-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什么有的孩子特别依恋大人?
常有家长说,孩子一遇到困难就哭,比如玩积木、拧瓶盖什么的,只要是弄不好,就会大发脾气,开始大哭。这样的反应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有,由于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很多日常小事如穿衣、提鞋、玩积木等,对于孩子都是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大多数孩子碰到困难的时候都会哭,这时候他们的内心感受是:觉得自己无法做好这件事情,有种无力感。他们在为自己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气愤、发泄。只要孩子在哭的时候没有停止尝试,这就是很好的,这比不哭但不愿再做半点尝试而直接放弃要好。
这时,大人要做的是安慰他,告诉他做不好是因为他还是个小孩子,力气不够,手还不够灵巧,等他多多练习就会的。孩子慢慢会明白他做不到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好,只要多多练习和时间够长的话,他最终能成功。
我曾经在这方面失误过。周周1岁8个月的时候,自己穿鞋,一只已经穿好了,另一只穿了很久却怎么也穿不进去,她小脸憋得通红大哭起来。我走过去说:“妈妈告诉你怎么穿。”便帮她把鞋穿上了,这一下她哭得更厉害了,“不要妈妈穿,自己穿。”边哭边使劲把鞋蹭了出来。我意识到自己这样处理不对,不应该帮她穿鞋。我真诚地向她道歉,并退到一旁静静地等,看她怎么解决。她还是哭,一边哭一边使劲儿穿鞋,穿了好一阵,终于穿上了,她大喊:“我穿好了!”破涕为笑,眼眶里还噙着泪水,小脸儿却笑得像绽放的小花!笑意里充满得意、自豪和满足。
孩子只有利用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成功地做好某件事,才会获得自信心。如果孩子没有要求,别人自作聪明的帮助只会让他觉得挫败。很多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都会像我当初一样,在孩子做不好某件事情的时候,不假思索地上前帮助,或是干脆替孩子做了。不仅家长,就连老师也有这方面的失误。
一位网友曾经给我留言询问过类似的问题:
今天王雨涵去早教中心上课的时候,幽幽老师拿出七八张大图片。有太阳、金星、天王星、地球、月球等。首先老师说出每张图片的名称,之后叫每个小朋友指出相应的图片(锻炼宝宝的记忆力)。叫到王雨涵的时候,老师让指出地球,雨涵找了一会儿没有找到。老师给予了提示后并等待了一会儿,可雨涵还是没有找到。后来,老师直接拿起来告诉雨涵说:“这个是地球啊。你来摸摸它。”等雨涵回到我身边的时候,我发现她撇着小嘴就要哭出来了,不过硬憋着没让眼泪掉下来。我抱起了宝宝安慰了一小会儿。过了一会儿,她又像以前一样和老师一起走红线、一起玩游戏了。也有其他宝宝没有找到相应的图片,不过那些宝宝没觉得怎么样,一样笑哈哈的。为什么我的宝宝会有这种反应呢?难道是她的自尊心太强,或是因为我在生活中无形地给她什么影响了?
这个事例其实和周周穿鞋的事例一样,尽管老师给她时间了,但还是不够,因为孩子在意的是“寻找”的过程,她需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寻找找到目标,而非老师直接告诉她。老师这么做,在她看来就是对她的否定,那一刻她的心中充满了挫败感,所以她才会哭泣。
这位家长问得好,为何别的宝宝碰到同样的情形没觉得怎样,一样笑哈哈的呢?其实在最初的时候,每个孩子遇到困难时,都有一种强烈的内心需求: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思考、探索、克服,哪怕这个过程历尽千辛万苦。所以孩子碰到成人在提供不必要的帮助时,他们会反抗会哭泣,雨涵和周周就是这样。但是如果成人长期给予孩子不必要的帮助,孩子就会依赖于成人的帮助,不去尝试、不去探索,更不去自己思考了,遇到困难直接找大人求助,自己不会解决。这种情形才是令人担忧的。
有一位旅居德国的中国妈妈曾经问我:“孩子总是不愿意去尝试新事物,不知是何原因?譬如骑单车,骑两下不会骑,他就不骑了;拧水龙头,拧一下拧不开,他就不拧了。”我问她:“是不是你提供的帮助和指导太多了?”她说以前是这样的,比如孩子玩沙,她会帮助他想出各种玩法,其实刚开始孩子玩沙的时候还有很多自己的玩法,但是到后来,如果妈妈不说,孩子就不知道该怎么玩了。这个孩子就是由于妈妈的帮助过多,已经依赖于妈妈的帮助,不去尝试了。
有些成人意识到了不必要帮助的弊端,但是有时候克制不住帮助孩子的冲动,尤其是看到孩子做某些事情完成得很糟糕或是让我们胆战心惊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地对孩子施以援手。比如当孩子笨拙地提起裤子,裤子没有整理好的时候,妈妈会情不自禁地想帮孩子把裤子整理好;又比如孩子颤颤巍巍跨小水沟似乎又跨不过去的时候,家长忍不住一把把孩子提起来,帮他跨过去。这样其实破坏了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情的完整性,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孩子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做不到,要在大人的帮助下才会成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