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检测中的干扰因素.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干扰因素和对策- 外源性物质 标本保存不当: 在冰箱中保存过久的标本,血清中IgG可聚合成多聚体、AFP可形成二聚体,在间接法ELISA测定中会导致本底过深、甚至造成假阳性;有时抗原或抗体免疫活性减弱,亦可出现假阴性。为克服上述干扰,ELISA测定的血清标本宜为新鲜采集;如不能立即测定,5天内测定的血清标本可存放于4℃,1周后测定的血清标本应低温冻存。 冻存后融解的标本,蛋白质局部浓缩,分布不均,应充分混合后再测定,但混匀时应轻柔,不可强烈振荡。标本的反复冻融所产生的机械剪切力将对标本中的蛋白等分子产生破坏作用,从而引起假阴性结果。 干扰因素和对策- 外源性物质 操作流程不当-造成结果的改变 我们对HBV血清标志物五项指标仅抗-HBc总抗体单阳性的血清实行了严格的复检措施,发现初、复检结果的符合率<50%。偏差如此之大是无法用实验人员操作不当解释的。抗-HBc总抗体采用竞争抑制ELISA法检测, 日常工作中无论标本多少,必然是先加完血清标本后再加抗-HBc-HRP。这样,血清中的抗-HBc与抗-HBc-HRP存在着明显的“不公平竞争”。 操作流程不当-造成结果的改变 这种“不公平竞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有多大? 54(57.4) 43 18 12 21 30 37(39.3) 21 17 18 38 20 19(20.2) 10 12 16 56 10 10(10.6) 6 8 15 65 5 7 (7.4) 6 7 13 68 2 0 6 3 10 75 0 临界值-标本A450nm 假阳性 <0.3 0.3~0.7 >0.7 (%) 阴性标 本数 放置时间(min) 表2. 加样后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放置时间min A450nm 1.25~1.6 1.61~2.0 2.01~2.5 >2.5 - + - + - + - + 0 25 0 20 0 17 0 13 0 2 18 7 20 0 17 0 13 0 5 16 9 19 1 17 0 13 0 10 9 16 18 2 16 1 13 0 20 2 23 12 8 12 5 12 1 30 0 25 4 16 7 10 10 3 表3. 在加样放置时间改变后阴性标本A450nm与结果的关系 放置时间min 阴性标本数 临界值-标本A 450nm 假阳性(%) 假阴性 (%) <0.3 0.3~0.7 >0.7 0 75 10 3 6 0 0 10 74 11 3 6 1 (1.0) 0 20 75 10 3 6 0 0 30 76 9 3 6 0 1 (1.0) 40 74 11 3 6 1 (1.0) 0 表4. 加样同时加入抗-HBc-HRP放置不同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操作流程不当-造成结果的改变 我们将临床抗-HBc总抗体的加样方式改为每加入10个标本,立即加入抗-HBc-HRP(时间控制在1min40s左右),直至标本全部加完,再共同37℃温育30 min。经过几万例临床标本的检验证实,表明这种加样方法明显减少了由于操作流程不当造成的结果假阳性,使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得到一定的保证。 操作不当-交叉污染   定性免疫测定已广泛用于感染性病原体抗原和抗体检测,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是ELISA等。由于测定操作和(或)加样吸头重复使用的全自动加样系统的使用,常有标本间的交叉污染所致“拖带”现象致假阳性结果的出现。标本交叉污染不光是导致假阳性,亦会因为乙肝疫苗的普遍免疫,标本中存在的抗HBs 可使受污染标本中可能存在的HBsAg检测受抑,而致假阴性。 操作不当-交叉污染 样本号 孔位号 S/CO均值 复检S/CO均值 1 E 9 20.7 21.2 2 E10

文档评论(0)

xfnz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