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12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 第12课 一、选择题 1.戊戌变法运动时期,社会上流传一首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这反映了(  )导学A.新服饰走向中下层民众 B.不缠足运动风靡全社会 C.结辫陋习被彻底革除 D.社会风俗改革之风悄然兴起 【答案】 D 【解析】 C项不确切,A、B各项仅反映了其中的一个方面。 2.下面这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  ) 导学①欧风美雨的影响    ②社会变革的推动 ③服饰质地的不同 ④服装款式的差异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注意题干要求是“社会原因”。 3.王慎之在《清代海外竹枝词》写道“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肠。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导致词中“爱出洋”“短褐装”等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导学A.媚外心理的使然 B.工业文明的影响 C.攀比世风的结果 D.交通运输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晚清时期西方工业文明传入对中国社会造成深刻影响,这首词中的现象正是对这一影响的反映。 4.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莲。民国成立以后,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棉鞋为娘娘祝寿。这主要表明(  ) 导学A.尊孔复古思想开始盛行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D.废止妇女缠足得到认可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风俗变化。据材料关键词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棉鞋为娘娘祝寿可知答案选D项。 5.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 导学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 【答案】 B 【解析】 “如同身历其境”的只能是电视和电影,但电视在1909年尚未发明。 6.1920年,有一人到广州旅游,他不可能(  ) 导学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B.在影剧院观看电影《歌女红牡丹》 C.饭后阅读报刊 D.听到有人称呼他“先生” 【答案】 B 【解析】 《歌女红牡丹》摄制于1931年。 7.(2015·淄博)民国初年《申报》有一首打油诗称:“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依亲手挽郎行。”这首诗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导学A.新闻媒体歌颂婚姻自由 B.辛亥革命推动女权运动 C.社会生活逐步文明开化 D.新式婚礼成为流行形式 【答案】 C 【解析】 新闻媒体歌颂婚姻自由只是表面现象并非实质,故A项错误;题中并未有关辛亥革命的论述,故B项错误;“无媒婚嫁始文明”体现了社会生活逐步文明开化,故C项正确;民国初期新式婚礼并未成为流行形式,故D项错误。 8.(2015·孝感)中国妇女缠足的陋习由来已久。由于满族妇女不缠足,清政府曾多次下令废除缠足,但屡禁不止。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传教会组织了各种“天足会”,极力宣讲缠足的弊端,部分人“穿上了简洁的鞋子”。这反映出(  ) 导学A.清政府强制推行满族习俗 B.外国教会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C.移风易俗任重道远 D.西方文明具有优越性 【答案】 C 【解析】 缠足不是满族习俗,与清政府强制推行无关,故A项错误;外国传教会极力宣讲缠足的弊端,推动社会习俗变革,不是文化侵略,故B项错误;虽然清政府下令禁止,外国教会极力宣讲缠足的弊端,缠足仍然屡禁不止,体现了移风易俗任重道远,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东西方文明的对比,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9.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社会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导学材料一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的新变化 长袍马褂 中山装、西装等 中餐 西餐 马车、轿子 人力车、火车、电车、汽车等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自由恋爱、新式婚礼 材料二 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的现象,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保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摘选自《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写出导致变化的外部因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答案】 (1)服饰、建筑、饮食、交通、婚礼习俗。 (2)特点: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文档评论(0)

138****49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