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13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 第13课 一、选择题 1.1910年,假如你想从张家口到北京旅游,为方便和实惠,你会选择(  ) 导学A.坐火车     B.乘飞机 C.有轨电车 D.坐船 【答案】 A 【解析】 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行。 2.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  ) 导学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答案】 B 【解析】 作为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诗中描写的与“车舟”相关的内容,反映了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这一社会现象。 3.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列出的理由主要有: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游之灾易招”;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材料反映出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阻碍因素包括(  ) 导学A.资金短缺技术落伍 B.资金短缺迷信思想 C.迷信思想体制落后 D.技术落伍体制落后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出当时反对修建铁路的官员认为修建铁路会导致天灾,这明显是封建迷信思想作祟。另一种理由是无法偿还因修建铁路而产生的借款,最终会亡国,这表明阻碍中国铁路事业的另一因素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技术和体制问题,故选B项。 4.(2016·天津·5)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eq \x(导学号(  ) ①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 ②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 ③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 ④世界市场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无线电报机的传入为切入点,考查1899年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旨在考查考生解读史料和综合分析的能力。由“英国无线电通信业务方才起步”可知①正确;②说法错误,排除;由“1899年”可知③错误,戊戌变法使得中国向西方的学习深入到制度层面,排除;由“1899年”和无线电报机的传入分析可知④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C。 5.1915年离开中国的俄国人赛可夫回国后,把在中国生活的十五年期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备忘录”,他的回顾性材料中不可能包括(  )导学A.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朋友为“先生” B.乘坐了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 C.在北京观看电影《定军山》的首映演出 D.在报纸上看到关于同盟会成立的新闻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注意题干时间“1915年”,A项出现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C、D两项都出现于1905年。 6.“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  ) 导学A.电话 B.电报 C.邮寄信件 D.电子邮件 【答案】 B 【解析】 考查通讯工具的进步。关键信息:“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据此即可判断。 7.“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鸿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导学A.铁路运输 B.航运 C.航空 D.电报通讯 【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信息“铁索”“电气”“万里一时通”等可知。 8.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导学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答案】 A 【解析】 近代中国出现的“乘客不分男女”体现了新式交通工具打破了封建等级、伦理道德的束缚,“可怜坐下挤非常”体现出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存在一定的错误认识,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导学材料 1750年以后,一批筑路工程师——约翰·梅特卡夫、托马斯·特尔福德和约翰·麦克亚当——发明了修筑铺有硬质路面、能全

文档评论(0)

138****49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