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金版新学案》高三一轮(大纲版)语文:第4部分:写作第六节 写出情感 精品课件.ppt

2012《金版新学案》高三一轮(大纲版)语文:第4部分:写作第六节 写出情感 精品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典例借鉴 第六节 写出情感 “情者文之经”(刘勰《文心雕龙》),只有用饱满的情感直叩读者心扉,文章才具有内在的魅力。否则,无论怎样雕章琢句,都只能是“繁采寡情,味之必厌”(刘勰《文心雕龙》)。如今高考作文一再强调“感情真挚”,可不少考生还在那里“为赋新词强说愁”,因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而失分。 一、有“我”——做一个现实生活的体验者 文章应该事真、情真、理真,否则,就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不可能有生命力。前人说读《出师表》而不痛哭的人不是忠臣,读《陈情表》而不流泪的人不是孝子,就是因为这两篇文章都抒发了强烈而真挚的感情。前者表达了诸葛亮知恩图报、尽心竭力的诚挚之情,后者表现了李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笃厚亲情,从而强烈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真情从“实感”中产生。如果缺少生活的“实感”,就不可能有真情。生活中有些事让我们感动,就想把它写下来;写下来的东西能够引起读者感动,它在我们眼里便是好作品。我们要善于以饱满的感情去观察和对待周围的客观事物,与其建立感情,再将这感情融入到作文中,这样就不愁文章没有情感,缺少感染力了。要做一个可以和他人、和全人类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的人,一个有人情味的人。 亲情、友情,都是在点点滴滴的平常小事中体现出来的。正是一些家常琐事,让我们深深领悟到生活的况味。2008年上海卷有篇优秀作文写父爱,也写考场外的守候,但作者抓住父亲们不像母亲们焦急地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而是静静地坐在角落旁,抽着烟,不时看着学校的大门。他们不说话,用形象展示着沉默而深沉的父爱。接着用了生活中的一系列小事如骑着“吱呀”的老坦克,带我们去天南海北,给我们抓蚱蜢,让我们骑肩头,等等。用细节表现父爱,传达浓浓的深情,也表达了孩子在“知”与“不知”的对比中隐现的愧疚,读着这样的文章,能不动容? 二、有“物”——寻找感情的“承载物” 抒情,往往要借助某一具体的事件、景物作为“凭借物”,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李清照“淡荡春光寒食天”一句,虽不着一个“情”字,然而情采毕出;辛弃疾“落日楼头,断鸿声里”一句,虽未言一个“愁”字,然而谁不知词人满腹的“愁”滋味呢?李、辛两人的词何以取得如此突出的效果?一是情感使然,是情感的魅力所致;二是其情感抒发都有恰当的“承载物”。 1.借叙事来抒情 借叙事抒情,叙事是手段,不必追求事件的完整过程,而是要把浓郁的情感融入叙述之中。要选择生动感人的细节作为情感的凝聚点,着力用情。比如下面的片段: 有一天上午,为了寻一块又红又甜的海南岛西瓜,我在医院南北足足搜寻了一个多小时。我匆匆奔上四楼病区,用调羹挑起一点喂妈妈,妈妈说:“甜。真甜!”然后问我:“太阳大么?”“大。”“有风么?” “没。”“可怜啊!”她摸着床头的手绢,要给我擦汗。 又有一天深夜,我趴在她的床沿上睡着了,蒙眬中好像谁在摸我的头,抬眼看,才知70岁的妈妈在爱抚她40岁的儿子,在幽淡的灯光里,她脸上充满了孩子似的淘气笑容。妈妈的病一天重似一天,可她只说:“我不是蛮 好?”到天明,又只见她咬破了的嘴唇滴着血。她不愿我们走开,长久地长久地握住我们的手,和我们说话,我们便给妈妈理着额前的长发,和她应答着。这三十多天里说的好似超过了以往十几年的。有一夜,医生给了我们一个不祥的预告,傍晚我和妻子双双站在床前准备陪夜,妈妈竟然发火了: “你们两个本事大?都给我回去!”然后,她的眼角淌下了两滴泪:“我 们,吃完饭,一起,回家去。” 此文,情在叙事中。那情在妈妈的问话里,在抚摸儿子的苍老手指间,在母子长久握着的手上。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如话家常般娓娓道来,没有波涛汹涌般的激情喷发,但字里行间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儿子的拳拳之心,母亲的眷眷之情。此文表达的情感含蓄而深沉。 2.借写景来抒情 情感是流淌在文章中的血液,“情”要隐,隐到不直说别人也能感觉到。借写景抒情,关键是选择善于引发真情的景物。请看郑振铎在《海燕》中描写的大海: 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海波是平稳得如春晨的西湖一样,偶有微风,只吹起了绝细绝细的千万个粼粼的小皱纹,这更使照晒于初夏之太阳光之下的、金光烂灿的水面显得温秀可喜。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海!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天空! 作者通过对大海、天空细致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表露出作者对大自然诚挚的爱和美好的情怀。 三、设境——在情景中触发情绪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面对实情实景,在特定范围内有对象地写作,容易激发兴趣,调动情绪,触发灵感。比如站在风中、雨中、雪中,或月下、花 间、霞光里,写一个景致;比如凭窗远眺,写远山、远水或是远天,那该是怎样一种写作境界?又何愁写不出情景交融的佳作?又如开展“写作活 动”

文档评论(0)

xiaohue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