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文学资料.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 汉乐府 (一)关于汉乐府 ??乐府本是秦汉时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构,一方面为文人创造的诗歌制谱配乐并演奏,一方面采集民间歌辞。魏晋以后,人们将乐府所唱的诗也称乐府,于是“乐府”便由音乐官署的名称,一变而为诗体的名称。 作为诗体的名称,乐府又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狭义的乐府指汉以来入乐的诗,包括文人制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乐府包括那些并未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模拟乐府体裁的作品。现存的两汉乐府民歌共三四十首,大多收在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 (二)分类 ??乐府诗历来根据所用音乐不同来分类。郭茂倩《乐府诗集》将乐府分为十二类,但主要是以下四类: ①郊庙歌辞,主要是贵族文人为祭祀而作的乐歌。 ??②鼓吹曲辞,是汉初从北方民族传入的北狄乐,当时主要用作军乐。 ??③相和歌辞,音乐多为各地俗乐,歌辞也多“街陌谣讴”。所谓“相和”,是一种演唱方式,含有“丝竹更相和”与“人声相和”两种。 ??④杂曲歌辞,乐调多已失传,不知所起,因无可归类,就自成一类。 ??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相和”、“鼓吹”、“杂曲”三类中,相和歌辞中尤多。 (三)汉乐府的主要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主要思想内容: ??1、对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揭露与反抗。如《东门行》、《妇病行等。 ??2、对战争和徭役的控诉与揭露。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 等。 ? ??3、对封建礼教和婚姻的抗议,对劳动人民坚贞爱情的歌颂。如《上山采蘼芜》、《上邪》等。 ?? 《上邪》是热恋中的情人对于爱情的誓言: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4、其他。有的讽刺统治阶级的贪淫残暴,如《长安有狭邪行》讽刺卖官鬻爵;有的阐发人生哲理。如《长歌行》末两句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主要艺术特色: ??1、汉乐府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主要以叙事为主,故事性较强;常用比兴和铺陈手法,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 ??2、形式自由,句式多 样,参差错落,不拘一 格。 ?? ??3、语言朴素、生动,多口语化,感情强烈真挚。 ??4、多数为现实主义,但有些作品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如《上邪》、《战城南》。汉乐府中成就最高的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其次是《陌上桑》。 二、 古诗十九首 (一)古诗十九首简介: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无名氏作品,原非一时一人所作。梁代萧统因各篇风格相近,将它们合在一起,收入《昭明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内容大多表现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与人生苦短,彷徨失意的消极情绪和及时行乐等思想,充满感伤低沉的情调。这与汉末时代的动乱有关。 (二)主要艺术特点: ??1、长于抒情。往往用事物来烘托,融情入景,寓景于情,两者水乳交融。 ??2、善于通过某种生活情节来抒写作者内心活动,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 ??3、善用比兴手法,映衬烘托,使之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4、全部采用五言。语言不假雕琢,浅近自然,而又异常精炼,含义丰富,耐人寻味。钟嵘《诗品》称之“天衣无缝一字千金”,是五言诗的典范。 三、建安诗歌 (一)建安诗歌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一般指建安至魏初,即公元196—220年。建安文学以诗歌成就最为显著,此期许多作品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能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安定统一的愿望和理想。其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有力,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正如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所言:“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慷慨而多气也。 建安诗歌的这种杰出成就和特色,形成后来被称为“建安风骨”的传统,“风骨”,原指人的品格、性格,也是古代文艺理论的一个术语。自建安文学后,亦称能反映社会现实,慷慨悲凉、刚健遒劲的作品有“风骨”。 (二)建安诗歌的代表作家 ??建安诗歌的主要代表是曹氏父子,即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还有“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中成就最高者是王粲。除“三曹”和“七子”外,还有女作家蔡琰(字文姬),她的《悲情诗》和《胡笳十八拍》均为建安诗歌中的上乘之作。 1、曹操(155—220)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汉末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建安文学的领袖。为平定北方与日后晋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 ??而作为文学典型的曹操,则由于融进了《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拥刘贬曹的政治倾向而成为一反面人物:阴险、残忍、狡诈、狠毒,集剥削阶级腐朽品质于一身。 毛泽东主张实事求是评价历史人物,说:“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抑制豪强,发展生产,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

文档评论(0)

bsy123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