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利用自然辩证法论工程设计的变迁
李 妍
(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气工程系 江苏 常州 213011)
摘 要:以自然辩证的观点探讨工程设计方法的发展历程,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系统分析工程设计方法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并对其发展趋势和未来模式做了探索性研究和预测,同时以哲学的观点阐述其发展的因果关系,揭示其事物发展的共性问题。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工程设计;机械制图;CAD;产品的现代设计过程;虚拟技术
一、科学认识大门的钥匙——当代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它主要研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地、系统地概括了他们所处时代的科学技术成功,批判吸取了前人的合理成分,系统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以及科学认识方法的辩证法,以恩格斯的光辉著作《自然辩证法》为标志,创立了自然辩证法继续发展的广阔道路。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它集中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在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它的原理和方法主要适用于自然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
学习和运用自然辩证法将有助于我们搞清科学和哲学的关系,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科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更加全面的观察思考问题,只有加深了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迎接新的科学技术的挑战。
二、工程设计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第一阶段:机械制图:
用图来状物纪事的起源很早,如中国宋代苏颂和赵公廉所著《新仪象法要》中已附有天文报时仪器的图样,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也有大量的机械图样,但尚不严谨。1799年,法国学者蒙日发表《画法几何》著作,自此机械图样中的图形开始严格按照画法几何的投影理论绘制。
机械制图是用图样确切表示机械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的学科。图样由图形、符号、文字和数字等组成,是表达设计意图和制造要求,以及交流经验的技术文件,常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
第二阶段:CAD:
AutoCAD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初级阶段、发展阶段、高级发展阶段、完善阶段和进一步完善阶段五个阶段。
AutoCAD的发展过程
阶段
时间
内容
初级阶段
1982年11月
AutoCAD 1.0版本;
1983年4月
AutoCAD 1.2版本;
1983年8月
AutoCAD 1.3版本
1983年10月
AutoCAD 1.4版本;
1984年10月
AutoCAD 2.0
发展阶段
1985年5月,
AutoCAD 2.17版本和2.18版本;
1986年6月
AutoCAD 2.5版本;
1987年9月
AutoCAD 9.0版本和9.03版本
高级发展阶段
1988年8月
AutoCAD 10.0版本
1990年
AutoCAD 11.0版本
1992年
AutoCAD 12.0版本
完善阶段
1996年6月
AutoCAD R13版本
1998年
★AutoCAD R14
1999年1月1月
AutoCAD 2000版本
进一步完善阶段
2001年9月
AutoCAD 2002版本
2003年5月
★AutoCAD 2004简体中文版
(★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版本)
在AutoCAD 2004的基础上,Autodesk公司还同时发布了针对建筑业、基础设施和机械制造业的10个行业应用解决方案。AutoCAD 2004与它的前一版本AutoCAD 2002相比,在速度、数据共享和软件管理方面有显著的改进和提高。 AutoCAD 2004的速度比AutoCAD 2002提高24%,网络性能提升了28%,DWG文件大小平均减小44%,可将服务器磁盘空间要求减少40%——60%。 在数据共享方面,AutoCAD 2004采用改进的DWF文件格式——DWF 6,支持在出版和查看中安全地进行共享;并通过参考变更的自动通知、在线内容获取、CAD标准检查、数字签字检查等技术提供了方便、快捷、安全的数据共享环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