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酶CellBiology-生物探索.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参与蛋白质的改造 * (二)溶酶体与疾病治疗 由于溶酶体活性异常或溶酶体膜稳定性异常都会引起相应的疾病,因此, 通过使用溶酶体膜稳定剂,增强膜的稳定性,可治疗因溶酶体膜稳定性降低所致的一些疾病。 通过使用溶酶体活化剂,降低溶酶体膜的稳定性,可用于肿瘤治疗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 探索通过脂质体运载将酶(或特异性抑制剂)移入溶酶体治疗先天性溶酶体病。 杨保胜 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ybs@ * 1954年Rhodin,电镜-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微体(microbody) (一)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的形态结构 电镜:由一层单位膜包围、高电子密度、圆形或卵圆形的细胞器。亦见半月形或长方形。φ0.3-0.5um;最小 φ 0.1um(人类与鸟类,微--);最大 φ 1.5um 。 有些细胞(如肝细胞)的peroxisome内含有晶状结构,称类核体(nucleoid)或类晶体。 第四节 过氧化物酶体 杨保胜 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ybs@ * (二)过氧化物酶体所含的酶 酶 氧化酶:50%,特征:氧化底物的同时将氧还原成过氧化氢。如尿酸氧化酶,D/L-氨基酸氧化酶等。饮进的酒精几乎半数是在peroxisome中氧化成乙醛的。 过氧化氢酶:40%, 作用:对氧化酶作用底物后形成的过氧化氢还原成水。 过氧化物酶:只有少数几种细胞(如血细胞)中含有此酶,将过氧化氢还原成水。 标志酶:过氧化氢酶。 此外,还含有柠檬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等. * (三)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 2H2O2 过氧化氢酶 2H2O +O2 防止H2O2在细胞内堆积,起保护细胞的作用。 功 能 对有毒物质的解毒作用: RH2+H2O2 —? R+ 2H2O 对细胞氧张力的调节作用: RH2+O2—?R+ H2O2 对氧化型辅酶I(NAD+)的再生作用 参与核酸、脂肪和糖的代谢 杨保胜 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ybs@ * (四)过氧化物酶体的起源 起 源 传统:内质网芽生而来。 与溶酶体相似:内质网—小泡—高尔基复合体—分泌泡—过氧化物酶体 近年来:过氧化物酶体的形成不同与溶酶体,其酶和蛋白质是由胞质中的游离核糖体合成输送而来,而膜的形成与rER有关。实验证明有一短序列指导胞液中合成的蛋白质输入到过氧化物酶体。推测在过氧化物酶体膜胞液面有识别该信号的受体蛋白,通过受体蛋白识别输入蛋白质上的信号而被输入。 杨保胜 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ybs@ * 新的过氧化物酶体的产生 催化蛋白输入的特异蛋白 特异的胞液蛋白摄取 导致的生长 子代的过氧化物酶体 * 作业与思考 1.名词解释:endomembrane system;microsome; ER; RER; SER; molecular chaperon; glycosylation;cis Golgi complex(CGN); MGN; TGN; protein sorting;residual body; microbody; 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clathrin coat; autolyosome; autophagy; phagosome; pinosome; heterophagy; acrosome reaction; exocytosis 2.内膜系统包括哪些细胞器?各细胞器的结构特点如何? 3.举例说明信号假说与内质网的哪种功能有关? 4.举例说明高尔基体结构的区室化与它的功能有何关系? 5.请以分泌蛋白为例说明内膜系统中的物质流动和变化过程。 6.溶酶体是如何形成的,它在细胞中有何作用? 参 考 文 献 1.翟中和等主编. 细胞生物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韩贻仁主编. 分子细胞生物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艾伯茨等著,赵寿元等译. 基础细胞生物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王金发. 细胞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4 5.杨 恬.细胞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6.Karp G.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4th ed(2005),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Lodish H et al. Molecular Cell Biology. 4th ed. W H Freeman and C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