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让“杂化”不再复杂
——谈教选修的几点体会
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这本书的内容比较抽象,但考试要求比较浅,根据去年高考的情况,大约有70%左右的学生选作物质结构的题,所以要重视这本书。针对这本书的特点内容抽象,这本书我认为教法中最主要的是要突破一个难关,就是将抽象的内容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学生。这本书中最难最抽象的一部分就是由杂化理论来确定分子的空间构型。虽说我已有8年的教龄,但以前没有教过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是大学时学过的,当时就学的很不好,毕业这么多年早都忘了,对于这本书我就是个新老师。现就我教“杂化”这部分内容的过程说出来,与各位同仁分享,希望能对新教师有所启发。
一 听课的目的是提高,课堂展示与互相评价、自我反思绝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最有效的途径。
回想教这部分内容之前,我真的很发愁,翻开书看了三遍感觉头都大了,理不出头绪。在几乎不知道如何去上这节课的时候,我去听了同组教师的两节课,第一位老师是在海嘉班上的,她先从碳的四价引出杂化的概念,再讲CH4,NH3,,H2O都是SP3杂化运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出的分子构型不同,再讲到乙烯采用SP2杂化,乙炔SP杂化。讲解还是有些抽象。下课后我问了那个班的学生,他们说也有些糊涂。我又去听了第二位老师的课,引出杂化的概念与上节课相同,他先介绍SP3, SP2,SP杂化的概念,再讲到甲烷,乙烯,乙炔中碳的杂化方式。然后让学生由这三种物质来概括如何确定杂化方式。听完这两节课让我彻底明白了杂化的相关知识,也让我懂得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我们不能只是盲目的去听一位老师的课,就把这节课复制到自己的课堂中去,而是应该去多听几位老师的课,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才能上出更精彩的一节课。
二 解读高考题,确定考点及难点
为了教好这部分内容,我在听了两位老师的课后,又花了三个多小时做了与杂化有关的高考题,将题目分类整理,发现考试中会涉及到杂化的知识有两类:1判断分子(离子)的构型考到的有:CO2,BeCl2,BCl3,CH4,NH3,H2O,PCl3,SO2,SO3,NH4+ ,H3O+,SO42-,PO43-,2 判断杂化方式的考到的有:金钢石,石墨,肼,一些有机物中碳的杂化等。再做完高考题后我对杂化知识可以说是大彻大悟了。
三 归纳总结,整理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在做完上述工作后,我认真的备好课,打算用两课时上完杂化的相关知识,先让学生做好了预习工作,第一课时我是这么引入的,先让学生画了基态碳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很容易看出碳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如果与氢原子成键应该只能结合两个氢,为什么能结合四个氢?引出杂化的概念。讲到电子从2S轨道激发到2P轨道时,我形象的把电子比作是人,两个人坐一个座位很挤,那边还有一个空座位,肯定有一个人想去那边坐。电子激发后会让轨道的能量重新分配,轨道会重新组合,也就是杂化。就像宿舍里有四个人,大家很团结,四个人一伙就是SP3,即一个S轨道和三个P轨道重新组合,以此类推SP2,SP杂化的概念。再讲到甲烷,乙烯,乙炔中碳的杂化方式以及成键的情况各种杂化轨道的构型。然后让学生由这三种物质来概括如何确定杂化方式。杂化方式由杂化轨道数来确定,杂化轨道数=中心原子所连的原子数+孤对电子数。课下我也找了几个学生问了一下,他们接受的情况,反应良好。反思: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学生很轻松的掌握了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先让学生去判断CO2,BeCl2,BCl3,CH4,NH3,H2O,PCl3的杂化方式,再回顾上一节课的杂化轨道的形状,提出分子的构型如何确定?经过学生的讨论最后总结;先判断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再画杂化轨道的形状,在轨道上填上相应的原子,如果填不满则空位是孤对电子,将孤对电子删掉就是分子的构型。例如H2O中心原子是O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所以有两对孤对电子,连了两个H原子,判断出有4个杂化轨道,推出是SP3杂化,画出正四面体,中心填O原子,顶点填两个H,还有两个顶点空着就是孤对电子删去,就是分子的空间构型V型。再回头让学生判断上述物质的构型,学生很准确的判断出来。质疑:离子的杂化方式和构型如何判断?介绍方法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反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方法,不论题目如何变学生都能迎刃而解。
上好这部分内容我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上完后学生反映非常好,讲透了这本书最抽象的内容,我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我们经常教育学生学习要踏踏实实,同样作为老师我们对于自己的专业不能有一点含糊不清的东西,把每一本书,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都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才有可能去运用自如,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法,上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有自己的思想融入的有风格的成功的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