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科技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考3】从这些新老科学家身上学习了什么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团结合作、勇于攀登。 【思考4】 材料1: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2004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8.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童死亡。 材料2:当代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1)材料1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严重问题? (2)材料2中,中国农民为什么那样说? (3)据以上材料指出,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有何重大意义? 饥饿和粮食问题 邓小平在全国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 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其在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2004年荣获世界粮食奖 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在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宽敞明亮的机房里,矗立着一个红黄两色相间的大机柜。这就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达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 我国自主研发的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 银河—I 1983年12月诞生 每秒运算一亿次以上 银河—Ⅱ 1992年诞生 运算速度为每秒十亿次 银河—Ⅲ 1997年通过国家鉴定, 运算速度为每秒百亿次 1965年,中国终于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生物技术的发展 -*- -*- -*- -*- -*- -*- -*- -*- -*- -*- -*- “两弹一星”的影响和作用 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感动中国,震撼世界 第19课 我国科技发展历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科技振兴 古 代 辉煌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 近 代 落后 ◆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备受欺凌 新中国 振兴 古代辉煌 近代落后 现代振兴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1. 新中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 各有什么作用? 2. 取得这些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3. 这些成就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认识其作用。 问题一: 成就 时间 作用 两弹一星 1964年 1964年 1970年 载人航天 2003年 生物技术 1965年 1973年 20世纪末 计算机技术 1983年 科技成就 成就 时间 作用 两弹一星 1964年 1964年 1970年 载人航天 2003年 生物技术 1965年 1973年 20世纪末 计算机技术 1983年 科技成就 原子弹 中近程导弹 “东方红1号” 打破垄断、提高地位、 扩大影响、加强能力 同上 航天时代 神舟五号 第三个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全合成 杂交水稻 基因工程技术 第一人、产量、解决 提高 银河-I号 表明、加速 “两弹一星”指什么? 人造地球卫星 原子弹 导弹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 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美军入侵朝鲜的同时,还悍然出动第七舰队入侵我国台湾海峡 20世纪60年代,中苏边界谈判破裂后,苏联不断进行武装挑衅,制造流血事件 材料二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材料一 【思考1】“两弹一星”是在什么国际背景下研制的?目的是什么? ①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②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③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国际背景: 核原则: 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目

文档评论(0)

iri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