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一般紧急措施 止血、保持呼吸道通畅、解除疼痛等 2、补充血容量 不仅是补充已丧失的血容量(全血、血浆和水电解质丧失量)及生理需要量,还要补充扩大的毛细血管床所需的液体,可通过临床表现中心静脉压测定及其它实验室指标,防止补液不足和补液过多 3、去除病因 通过手术及应用抗生素、激素等措施,积极去除出血、感染、过敏等病因 4、纠正酸碱平衡 对早期休克病人,输入一定量平衡液即可达到代谢平衡。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可使用少量5%碳酸氢钠溶液静脉滴入。但是要警惕过度换气导致的呼吸性碱中毒,要严密监测血气指标 5、通过心血管药物的应用达到升压、增加心肌收缩力,使心、肝、肾、小肠的小动脉扩张以改善供血;使结缔组织、皮肤、骨骼肌等耐受性强的小动脉收缩后血液重新分配的目的,在交替使用血管收缩剂和扩张剂的同时注意其逼作用,充分合理地发挥药效 休克的概念 休克的病因及分类 失血性休克的病理生理 休克的临床表现 休克的治疗 休克的护理 (一) 病人问题 突如其来的意外创伤、疼痛、和失血的刺激使病人遭受了身体损伤和精神损伤即生理、心理的双重打击。病人往往因身体某个部位或多发性开放性的骨折及其它损伤丧失了自主行动和自救的能力,陷入孤立无援的两难境遇。特别是在休克病情进行性加重时,病人要经历一个从清醒→朦胧→昏迷的意识转换过程,要经历从紧张、恐惧→濒死状态的特殊心理体验。机体防御代偿过程的细微变化和病人没有语言胜似语言的求生欲望的强烈暗示,构成了休克特有的临床信号 * 休克的概念 休克的病因及分类 失血性休克的病理生理 休克的临床表现 休克的治疗 休克的护理 休克的概念 休克的病因及分类 失血性休克的病理生理 休克的临床表现 休克的治疗 休克的护理 休克 指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重要脏器灌流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引起的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 休克的概念 休克的病因及分类 失血性休克的病理生理 休克的临床表现 休克的治疗 休克的护理 失血(失液)性休克 烧伤性休克 创伤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神经源性休克 按病因分类 维持组织器官有效灌流的条件 足够的血量 正常的血管舒缩功能 正常的心泵功能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 动脉血压(blood pressure;BP)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 总外周阻力(total peripheral resistance; TPR) 1、低血容量性休克 “三低一高”:CVP↓ CO↓ Bp↓ TPR↑ 2、分布异常性休克(血管源性休克): 小血管扩张 →血液淤滞→有效循环血量↓ 3、心源性休克: 心泵功能衰竭,CO↓ 有效循环血量↓ 按休克发生的起始环节分类 高排低阻型休克 (高动力型休克) 2.低排高阻型休克 (低动力型休克) 3.低排低阻型休克 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 各种休克 失代偿期 温暖、潮红 部分感染性休克早期 苍白、冷湿 临床多见 临床特点 ? ? ? 血压 ? ? ? 外周阻力 ? ? ? 心输出量 低排低阻型 高排低阻型 高动力型 低排高阻型低动力型 休克的概念 休克的病因及分类 失血性休克的病理生理 休克的临床表现 休克的治疗 休克的护理 失血性休克 大量失血引起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 见于:外伤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 、妇产科疾病。 微A与微V之间微血管的血液循环,是血液 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代谢交换的最小功能单位。 休克的微循环学说 1、微循环痉挛期(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 2、微循环扩张期(微循环瘀血性缺氧期) 3、DIC期(微循环衰竭期) 1、微循环痉挛期(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 循环血量锐减时血压下降,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大量分泌,随即引起的小动脉收缩,心搏出量虽下降,但周围循环阻力增高,血压维持正常或稍下降,脉压差缩小。 此期微循环痉挛缺血缺氧的表现是: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痉挛比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痉挛更甚,引起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1、微循环痉挛期(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 2、微循环扩张期(微循环瘀血性缺氧期) 循环血量继续减少后,交感神经在长期过度兴奋后兴奋性下降,儿茶酚胺在高度浓缩后分泌下降。酸性代谢产物瘀积,小动脉对神经、体液的敏感性降低,微循环痉挛缓解。此时血液大量进入微循环,由于微静脉仍处于收缩之中,使血流在后阻力下减慢,呈酸性而粘稠的状态,产生了血液高凝的条件。 由于毛细血管床广泛开放,此时微循环的表现是:灌而少流,灌多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