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海之大乐 品读第一则 本文通过河伯东行前后所见所感,揭示了一个怎样的哲理? 一个人的见识总是有限的,在比较中就会显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自满、狂妄自大,只会使自己无所长进并贻笑大方。 思考一 应如何认识河伯这一人物形象? 河伯是一个不拘泥于自己的境界,能随境界而不断提升自我认识的人,他既没有认清自己,也没有认清世界。进入大海意味着其视野的原有格局被打破了,他对自己、对世界有了更准确的认识,他仰视着海神若叹息,表明他对大海心悦诚服。意识到自己如果不是到了海神若这里就危险了,就会永远摆脱不了夜郎自大的心态,成为那些懂得大道理的人的笑柄,这种知错能改的谦虚态度,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你从海神若身上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海神若体现了一种大的境界、气象和格局,体现了一种蕴蓄博大而不自满的精神。世间所有人,如果被空间、时间及所受教育束缚,境界、气象、格局便始终不大。只有像海神若一样不断地超脱于空间、时间及所受教育的束缚,不自我赞许、不自以为贤,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达到更高的境界。 思考二 第1则选文是怎样运用对比的? 思考三 (1)两次所见情景之比。 (2)两次所见后的感受之比。 (3)两次所见后的动作和神态之比。 (4)两种做法所产生的结果之比。 品读第二则 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理清内容。 公孙龙因庄子的言论而困惑(自愧弗如)→魏牟用寓言讲道理(井蛙与海鳖论):井中之蛙自得其乐,海中大鳖言传身教,井蛙便自惭形秽→由物及人谈境界:自快口舌之利如井蛙,四面畅达之说类海鳖,公孙龙汗颜→又补一妙笔:邯郸学步→公孙龙逸而走 课堂讨论 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人贵有自知之明 谦受益,满招损 自大由于无知 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有比较才有鉴别 这两则选文各是从什么方面来阐明“学无止境,境界无限”的? 第1则选文主旨是说大小的相对性,启发人们超脱对自我的偏执;第2则选文主旨是批评公孙龙那种自满于一时口舌之利、自恃见识最高远最通晓事理的人,说他们就好比是井底之蛙,说他们试图以明察和辩说来探求庄子,就好像是用竹管来窥视天之广、用锥子来测量地之深一样。 庄子告诉了我们什么?有什么现实意义? 人要不断突破自我局限 追求更高更博大的境界 齐物论 相对主义思想 (人们认识的有限性、无限性) 顺应自然 “逍遥游” 虚心自处 完善自我 不囿于己见 不自以为是 在提升自我方面,作者渗透了怎样的思想? (1)制约因素:地域,时间,受教育程度。 努力摆脱这些蒙蔽,才能使境界不断得到提升。寓言启示我们必须时时省察是否遭受了类似的蒙蔽,激励我们超越这些蒙蔽,向理想的境界靠近。 (2)注意问题方面: ①消除河伯以及坎井之蛙那种画地为牢、故步自封、安于小我的心态。这种心态让人既没有清醒地认识自我,又没有清醒地认识世界。 ②即便我们已经有了较高的精神境界,也不能够自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主旨归纳 同:都向我们阐明了为人要虚心,不能故步自封、骄傲自满,要不断追求更高境界、气象、格局的道理。 异:第2则选文除了讲明要虚心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外,还讲明了虚心学习的时候要看对象、要讲方法的道理。人自身可能有很多很多的局限,跳出这些局限,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境界、气象和格局;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永远不应该自满。 写作特点: (1)展示了一个奇特的艺术世界。河伯、海神若、坎井之蛙、东海之鳖作为寓言的主体形象,映衬着井鱼、夏虫、蝌蚪等小生物,传达着庄子对社会人生睿智而深刻的洞察,给读者一种鉴赏童话世界般的愉悦。 (2)对比。河伯与海神若;坎井之蛙与东海之鳖。 (3)运用了一些独具匠心的比喻。 (4)常常用很少的文字写出事物的情态。坎井之蛙听说了东海大乐“適適然惊,规规然自失也”,写活了其情貌。 (5)想象丰富气象壮阔。 “机”通“几”,几案,小桌子 “辩”通“辨”,分辨,辨别 “虚”通“墟”,处所, “卒”通“萃”,聚集 “豪”通“毫”,动物长而细的毛 “汒”通“茫”,模糊不清 名词,俗语 动词,谈论 动词,知道 名词,智慧 名词,知识 动词,了解、懂得 名词,道理 副词,正 名词,方圆 名词,地方 名词,儒家伦理 道德和学问 名词,方法 副词,开始,起初 副词,才 中原地区 大道理 懂得大道理 到达 黄河 看不起,轻视; 以……为然;以……为可 为……感到惊异 使……穷尽 硬度;颜色 按时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________________ ②莫大于海 ________________ ③闻道百 ________________ ④以为莫己若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全国建材行业职工助推高质量发展主题竞赛题库大全-中(多选题汇总).pdf VIP
- Pumpkin Tool v.1.4中文指导手册-零维化学动力学仿真反应路径分析.docx VIP
- 宠物与人类健康PPT.ppt VIP
- 体育经济学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西安体育学院.docx VIP
-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精品).docx VIP
- 浸矿对离子型稀土矿体结构影响的试验研究及其应用.doc VIP
- 【Green Fashion Society - PZ Academy】2024纺织服装行业企业ESG研究报告.pdf VIP
- 拟提拔干部考察材料.docx VIP
- 20S517- 排水管道出水口.pdf VIP
- 7.《神奇瑞兽》第2课课件 人美2024版七年级上册.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