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教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姜晨光 主编 唐平英 方绪华 范千 副主编第2章 地球的构造.pptVIP

工程地质学教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姜晨光 主编 唐平英 方绪华 范千 副主编第2章 地球的构造.ppt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章 地球的构造 2.1 地球的外部圈层 人们习惯将大气圈(Atmosphere)生物圈(Biosphere)水圈(Hydrosphere)称为地球的外部圈层。 2.1.1 地球大气圈 ? 地球的大气圈是指因地球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围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大气的组成可分为恒定组分、可变组分、不定组分3部分。恒定组分主要包括氮(占78.09%)氧(占20.94%)氩(占0.93%)等。可变组分主要包括二氧化碳、臭氧和水蒸气,可变组分随季节、气象、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不定组分(比如尘埃、硫化氢、煤烟、金属粉尘、等)在大气中的含量变化非常大,它们既来源于自然界,更来自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人们习惯将大气圈的结构自地面向上,依次分为对流层(Troposphere)平流层(Stratosphere)中间层(Mesosphere)暖层(Thermosphere)及散逸层(Exosphere)。大气的气温具有日变化、年变化和水平变化特征,存在昼夜变化、季节(春、夏、秋、冬)变化、纬度变化的特异性。真正造成大气水平运动的动力是水平梯度力,同时,运动的大气还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等的作用。 2.1.2 地球生物圈 地球的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由生物及其生命活动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通常认为地球的生物圈由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等组成。原核生物界主要是指无真正细胞核的单细胞(比如细菌和蓝绿藻、等)。原生生物界主要是指有细胞核的单细胞(比如藻和原生动物、等)。真菌界主要是指低等真核生物(比如蘑菇、木耳、等)。生命是一种能自我复制、记载、累积和传递遗传信息的有机体,掌握这个生命系统运作的是细胞核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即DNA。一个细胞就像一个工厂,DNA为总设计师,Mrna复制并带来图纸,Rrna是车间,Trna是运输工具。在DNA统一指挥下,这个工厂按照图纸合成蛋白质,生命从而得到延续、发展。 2.1.3 地球水圈 ? 地球的水圈是指由地球表层水体所构成的连续圈层,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为主,海洋占97%、冰川占2.15%、地下水占0.6%,根据天然水所处环境的不同分海水(Sea Water)大气水和陆地水(Continental Water)三类。 海水的盐度介于3‰—37‰之间,以35‰代表海洋的标准盐,明显高于35‰的海洋称为咸化海(比如红海>40‰)低于35‰的为淡化海(比如波罗的海<10‰)。海水的运动呈波浪状,水质点基本绕某个平衡位置作圆周运动,只是向前移动很小的距离。陆地水包括地面流水、地下水(Ground Water)湖泊(Lake)水、沼泽(Marsh)水、冰川(Glacier)水、等。大气水是指存在于大气圈对流层中的水,通常以气态形式存在,主要来自海水蒸发,由于污染可形成酸雨,可使地面发生“温室效应”。 2.2 地球的内部圈层 2.2.1 地球内部的主要物理性质 地球内部的主要物理性质指标包括密度(Density)压力(Compressive Stress)温度(Temperature)重力(Gravity)磁场(Magnetic Field)地磁要素(Geomagmetic)地震波(Earthquake Wave)等,见表2-2-1。密度=质量/体积,据实测与推测,地球内部0km处的密度约为2.6g/cm3、33km处的密度约为2.9g/cm3、大于33km处的密度约为3.32g/cm3、小于2885km处的密度约为5.56g/cm3、大于2885km处的密度约为9.98g/cm3、内核处的密度约为12.51g/cm3,总体规律是从地表到地心密度逐渐增大,在33km、2885km以及其他深度密度突然增高。地球内部的压力也称静岩压力(即压强Intensity of Pressure),它随深度增加不断增加,据推测在33km处为1200MPa、2885km处为135200MPa、地心处可达361700MPa。地球内部按温度的不同可分为变温层(外热层)常温层、等 。地球的重力是指地球吸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具有随纬度增高而增加的规律,据推测,在33km处为983Gal、2885km处为1069Gal、0km~2885km呈递增趋势且会达到最大值、2885km~地心呈递减趋势且最终会变为0。地球周围存在着的磁场称为地磁场(Geomagnetic Field),地磁场的主要特征指标称为地磁要素(Geomagmetic),地磁要素包括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磁异常、等,磁偏角是指磁场强度矢量的水平投影与正北方向的夹角(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间的夹角),磁倾角是磁场强度矢量与水平面的交角,磁场强度是指磁场大小的绝对值(平均为50ΜT),磁异常(Magnetic Ano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