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收入差距现状及其原因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行业收入差距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提要]行业收入差距在居民收入差距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分析行业收入差距研究现状,并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行业收入差距;垄断;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行业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收录日期:2013年1月2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业收入差距整体上看呈现出先缩小后持续增大的变动趋势。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国家标准于1984年首次发布实施。其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转型,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调整,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新兴行业,与此相应的我国的行业划分标准也经历了两次较大的修订,即1994年第一次修订形成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1994),2002年第二次修订形成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两次修订均遵循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Rev3)将行业类别由粗到细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四个层次。   一、行业收入差距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研究对行业收入差距的测度均集中于行业门类与行业大类的层次,这一方面是受到了客观的数据可得性限制;另一方面也在于过于细分的数据往往并不适合于研究目的的需要。就后者而言,具体来讲:第一,用过于细分的数据来测度行业收入差距,其结果将会非常趋近于居民整体的收入差距,尤其是就基尼系数的测算结果而言更是如此;第二,过细的行业分类条件下,任何一个行业的收入变化对于总体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都将微乎其微,即使是多个行业的收入出现同向变化(或增或减),其对基尼系数指标的边际作用亦相对较小,也就是说,细分数据测度的行业收入差距变化将相对更为迟钝;第三,行业划分越细,各个亚组内的行业特征差异将越小,这事实上等于弱化了收入的行业特征。就现有文献来看,对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实证测度运用较多的是行业门类层次的数据,只有极少数文献采用了行业大类层次的数据(如史先诚,2007;管晓明和李云娥,2007;潘胜文,2008等)。但采用了行业大类层次数据的文献,均只测算了个别年份的结果,故而无法在该层次上进行趋势分析。   在对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实证测度中,较多研究者兼用或专用了绝对指标,如金玉国和王晓红(2001)、金玉国等(2003)、钟春平(2004)、李晓宁和邱长溶(2007)、罗楚亮和李实(2007)等。应该说,这么做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合适的。因为绝对指标所测度的差距会随着行业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拉大,而实际上有可能在此期间行业收入差距是缩小的,故而其只适用于同一年份内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比较,而不能用于观察一个国家或地区时间趋势上的不平等演进。且由于该类指标本身并不具有规范意义,即使就单独年份的测度值来看意义也十分有限。有鉴于此,避免使用绝对指标以满足齐次性原则,是今后研究中国行业收入差距时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基尼系数和广义熵指数族指标在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研究中也十分常用,且相关文献高度集中于近期,如罗楚亮和李实(2007)、史先诚(2007)、管晓明和李云娥(2007)、吕康银和王文静(2008)、胡爱华等(2008)、李晓宁(2008)、刘小玄和曲玥(2008)、任重和周云波(2009)等。上述两组指标均满足良好收入差距指标所应具备的五点性质,也正因如此,其是当前收入分配研究中最为流行的两个指标。但是有些需要注意的统计细节是,基尼系数具有众数转移敏感性,其对中等收入个体间的收入转移较为敏感,此外其还对高收入个体的收入变化较为敏感;广义熵指数族指标的测度结果涉及到“不平等厌恶程度”的问题,如最常用的泰尔第一指数和泰尔第二指数对不平等的厌恶程度就是有差异的,泰尔第二指数要比泰尔第一指数对于低收入者的收入变动更为敏感。因此,虽然研究实践中基尼系数和广义熵指数族各指标对收入差距的测算结果多数情况下是比较一致的,但有些时候也会出现背离趋势。   二、行业收入差距成因   (一)垄断是造成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最主要原因。研究者普遍认为垄断因素是造成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原因。高尚全、尹竹(2003)对垄断损害社会公平进行了分析,认为行政性垄断引发的行业收入的巨大差异与各部门行业之间收入的不平等,已成为我国当前的一个社会性问题。在我国巨大收入差异背后,行业垄断经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从行业平均收入的统计分布看,人均收入排名前十位的大多是垄断性行业,而收入排名在后的行业均是竞争较为充分的部门。收入水平的巨大差异反过来又成为抑制资源流动与竞争、强化垄断的动力,造成新的收入机会的不平等。金玉国(2005)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行业工资水平取决于行业的相对垄断度是我国体制转型时期的一种特有现象。我国现阶段的各行业相对垄断度的差异是在非竞争市场基础上凭借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