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柳永).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柳永大大开拓并丰富了词的题材和内容,他受民间乐曲及民间词的影响,大量制作慢词,并使之成熟,取得了与小令并驾齐驱的地位,这是他对词的发展的一大贡献。 “词从南唐以来,但有小令,慢调起自仁宗朝,中原息兵,汴京繁庶,歌舞台榭,竞睹新声。耆卿失意市俚,流连坊曲,于是尽收俚俗言语,编入词中使人传唱,一时动听,散布四方,其后少游山谷相继而作,慢调大盛。” (《能改斋漫录》) 八声甘州 起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以“对“字领起,写清秋暮雨,清澈如洗。“潇潇”、“洒”不仅状秋雨之动势,且描绘出秋雨之声。“洗”写秋雨之结果,无不间接传达出一种笼罩全篇的凄凉的气氛,着力展开了一幅雨后暮景图。 虽然雨后的黄昏天高气清,悲愁却随之袭上心头。 霜风渐起,凄寒逼人,关河残照,悲凉萧瑟。秋风肃杀,再加秋风横扫关河,使人难忍,更况夕阳西沉,独立楼头,情何以堪。在对景物加倍渲染中,一种游子的飘零之感,已隐然可见,其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 楼头所见,寄寓了词人意气销损,然而又羁旅他乡的心灵苦难。描绘出了苍茫景象和雄浑意境。此情此景我们似可以在李白的《忆秦娥》词中读到:“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西风”变“霜风“更有明显的凄冷感。情景交融,惨淡悲感之情皆寓其中。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 “红衰翠减”采自李商隐《赠荷花》中的“翠减红衣愁煞人”。加上“是处”,更显景象之凋落。放眼望去,曾经生机盎然的草木凋零了,所有美好的景物都日渐衰残。叹息花木万物凋残,更见一片萧飒,进一步渲染萧瑟的秋意,使悲凉的游子更加百感交集。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更传达出孤寂无奈、无处可以诉说衷肠的痛苦。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原本于晚唐诗人高蟾《秋月北固晚望》的“何事满江惆怅水,年年无语向东流”。 《论语》里亦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中唐诗人韩琼的《暮春浐水送别》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词人化用前人语句,可谓言外有意,思乡之情难以抑制,却苦于无人理解,无处诉说。以流水东逝比喻时间的流逝,寄寓作者年华虚度、功名无就的痛苦。写流水无情,反托词人的痛苦心情。 江水本不能语,而柳永写其“无语”好像是它原本能语,只是现在承载太多,已无处可说,已不知从何说起,唯有默默东流。 上片全是写景,且寄予着悲秋的感情。 此词下片怀人。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遴,归思难收”三句,以“不忍”二字领起,直写游子登高思乡之情。“登高临远”是对上片写景的总结,以“不忍“二字罩住,点出远望秋景勾起的不可遏制的思乡之情,写出羁旅他乡,欲归不得的痛楚。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补写思乡之意出自羁旅之苦。表现了仕途失意的寂寞和感伤。 为什么要抛亲别友,孤旅天涯,受这份煎熬呢?不正是被区区的名利所羁绊么?其生活之潦倒、行踪之无着、内心之酸楚又岂是语言能形容的?真是“欲说还休”。 “想佳人、妆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设想佳人思念游子,登高盼归,转换角度,推已及人,以侧笔渲染羁旅之苦。 谢眺曾有诗句云:“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柳永加上“误几回”,焦灼情感较原诗更强烈。 温庭筠《梦江南》云:“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也可以移来理解佳人长望之情状。 这一写,不仅情感深挚动人,而且使篇制一波三折,摇曳生姿,同时也将羁旅之苦写得更深入一层。 最后三句又反说佳人怎知游子此时亦满怀思念,假托回答家乡亲人的责备,“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以收束全篇,显得曲折有致。 2、语言浅显,状物传情,纯用白描; “潇潇”——状写雨声。 “洗”——方显清寒。 “凄紧”、“冷落”、“残照”——皆有苍凉的情味 3、采撷、融化前人语句、意境;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原本于高峰《秋月北固晚望》的“何事满江惆怅水,年年无语向东流。”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源于谢眺《之宣城郡出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加上“误几回”,焦灼情感较原诗更强烈。 “红衰翠减”出自李商隐《赠荷花》中的“翠减红衰愁煞人。” 4、柳永还善于运用铺叙手法 清代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说:“耆卿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 宋人李之仪也指出:柳词“铺叙展衍,备足无余”(《跋吴思道小词》)。 清人周济也评论柳词“铺叙委婉”(《介存斋论词杂著》)。 陈廷掉也说:“奢卿词善于铺叙”(《白雨斋词话》)。 柳永创造性地以赋为词,运用铺叙手法,具体细致地叙事、写人、绘景、抒情,从而增添了词的艺术表现力。 可以说,柳永是第一位大量运用铺叙手法的词人。 苏轼之评价 苏东坡曾说:“世言柳耆卿词俗,非也。如《八声甘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ngp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