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西省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
交
流
材
料
汇
编
江西省水利厅景区办
二〇一八年四月
目 录
1、赣州市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情况(赣州市水利局)
2、新余市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的汇报(新余市水务局)
3、依托水利工程 践行绿色理念 大力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与发展(丰城市水利局)
4、发挥资源优势 大力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万载县水利局)
5、弘扬禅文化 优化水环境 推动青原禅溪水利风景区快速发展(吉安市青原禅溪水利风景区管委会)
6、西海明珠 城市名片——武宁县西海湾水利风景区情况报告(九江市武宁县西海湾水利风景区管委会)
7、龟峰湖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情况汇报(上饶市弋阳县
龟峰湖水利风景区管委会)
8、神山圣水·觉者天堂——抚州市资溪县大觉山水利风景区交流报告
(抚州市资溪县大觉山水利风景区管委会)
PAGE 41
赣州市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情况
(赣州市水利局)
近年来,在国家水利部、江西省水利厅等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赣州市水利局按照《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水利风景区发展纲要》等文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新思路,依托赣州丰富水利风景资源,积极开展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赣州拥有丰富的水利风景区资源,境内山峦起伏,河流众多,水资源相对充沛,全市集雨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28条,总长度1.66万公里,其中集雨面积在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28条,总长度4992.8公里,河流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42公里。赣州是长江水系赣江、珠江水系东江的源头,全市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境内赣江流域面积35672平方公里,东江流域3524平方公里,其他水系184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市国土面积的90.5%、9%、0.5%。赣江主要由贡水、章水两大河流在赣州城区合流而成,经鄱阳湖汇入长江;东江流域主要河流有寻乌水、九曲河,分别在寻乌、定南流入东江。
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国家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若干意见》后,全市人民在各级党政的领导下,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进行了大规模水利建设,初步形成了防洪、治涝、灌溉、供水、水力发电等水利工程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水库1025座,其中大型水库5座、中型42座、小型978座,总库容36.77亿立方米。万亩以上灌区39座,其中大型灌区1座、中型灌区38座,设计灌溉面积113.43万亩。其他小型水利工程13.8万处,其中山塘8.3万座、水陂5.2万座、排灌站2333处,已建成的水利工程为赣州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局坚持“水利工程是建设水利风景区的重要依托”理念,充分利用水利工程项目多、覆盖广的优势,着力开展水利风景区申报工作,积极鼓励符合申报条件的水利工程项目向省、部进行推荐、申报水利风景区,截止到目前,赣州市共拥有会昌县汉仙湖、赣州三江、宁都赣江源、瑞金陈石湖、崇义上堡梯田、石城琴江等国家水利风景区,拥有崇义阳明湖,安远东江源,宁都竹坑水库、大余丫山等4家省级水利风景区。
在江西省水利厅、赣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局高度重视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领导,责任靠实。我局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水利风景区工作,把水利风景区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水利现代化建设总体规划和考核评价体系,与水利建设整体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考核;加大水利风景区建设的组织协调、信息沟通和资源整合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部门支持,形成协同创新水利风景区建设强大合力。专门安排一名局领导负责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局办公室具体负责,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负责水利风景区日常管理与申报工作。各水利风景区建立健全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格局,做到制度管人、管事的工作方式。加强基础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对已申报成功的水利风景区加强管理,如通道、水、电、通讯、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保养,保障风景区内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运行正常,风景区生活用水来源充足、卫生。
2. 强化宣传,进一步挖掘现有水利风景文化资源。一是以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建设先进典型事例为抓手,突出宣传教育重点,以“水”为师,以“文”化人,扩大宣传教育影响,提升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如瑞金市红井、东华陂等红色历史水利工程运用和发掘。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水利建设的新成就、水文化建设的新成果。通过宣传教育使水文化建设的理念、目标和要求深入人心。二是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主依托,积极联合县(市、区)水利局及旅游部门,对水利风景区进行更加深入的宣传引导,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协调配合交通等部门,做好通往水利风景区的道路和标识、标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