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恒载 活载-1 活载-2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调幅: 由于钢筋混凝土 结构具有塑性内力重 分布性质,在竖向荷 载下可以考虑适当降 低梁端弯矩,进行调 幅,以减少负弯矩钢 筋的拥挤现象。 竖向荷载调幅、水平荷载不调幅、内力组合之前调幅。 设计值是梁端内力,而不是轴线处的内力 地震区的建筑结构一般要考虑两种内力组合 1.考虑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 要求计算地震作用产生的内力 要求计算“恒载+0.5楼面活荷载”(重力荷载代表值)产生的内力 屋面活荷载=雪荷载 2.不考虑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 要求计算“恒载+楼面活荷载”(重力设计值)产生的内力 屋面活荷载=MAX(屋面活荷载,雪荷载) 因此,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时,应分别计算“恒载”、 “楼面活荷载(屋面取活荷载)”及“楼面活荷载(屋面取雪荷载) ”三种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 3+1 两种基本内力组合 (1)地震作用效应与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的组合 (2)竖向荷载效应,包括全部恒荷载与活荷载的组合 5.5 框架结构设计例题 5.1.3 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 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各可变荷载的 组合值系数,应按表5.1.3采用。 不计入 软钩吊车 0.3 硬钩吊车 起重机悬吊物重力 0.5 其他民用建筑 0.8 藏书库、档案库 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楼面活荷载 1.0 按实际情况计算的楼面活荷载 不计入 屋面活荷载 0.5 屋面积灰荷载 0.5 雪荷载 组合值系数 可变荷载种类 表5.1.3组合值系数 活载 重力荷载代表值 50 4层 3层 2层 1层 整理思路 qianguyu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恒载代表值 活载代表值 重力荷载代表值 主体高度 右地震 跨高比大于2.5时: 剪压比:截面内平均剪应力与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之比,即 ②剪压比限制 剪压比过大,混凝土会过早发生斜压破坏,箍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它对构件的变形能力也有显著影响。因此应控制。 跨高比等于或小于2.5时: ---梁端部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 ---梁的截面有效高度;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梁的截面宽度;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剪跨比: 轴压比: ③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V≤0.7 ftbh0+1.25 fyv Asv h0/s (矩形、T型、I型截面一般受弯构件) V≤1.75 fcbh0/(λ+1.0)+fyv Asv h0/s (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独立梁) (2)提高梁延性的措施(自阅) ①梁截面尺寸 ②梁纵向钢筋配筋率 ③梁纵向钢筋配置 ④梁端箍筋加密 5.4.2 框架柱截面设计 柱设计原则: ①强柱弱梁,使柱尽量不出现塑性铰; ②在弯曲破坏之前不发生剪切破坏,使柱有足够的抗剪能力; ③控制柱的轴压比不要太大; ④加强约束,配置必要的约束箍筋。 考题7 抗震规范规定:一、二、三级框架的梁柱节点处,除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者外,柱端组合弯矩设计值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9度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 ---节点上下柱端截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 ---节点左右梁端截面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 ---节点左右梁端截面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根据实配钢筋面积(考 虑受压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 值之和;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一级为1.4,二级为1.2,三级为1.1。 为了不使框架底层柱过早出现塑性绞,规范规定:一、二、三级框架底层柱底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1.25、1.15。 考题8 (1)强柱弱梁 (2)强剪弱弯-在弯曲破坏之前不发生剪切破坏 ①柱剪力设计值 一、二、三级框架柱端剪力设计值 9度和一级框架柱端剪力设计值 ②剪压比限制 剪压比:截面内平均剪应力与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之比,即 剪跨比大于2时: 剪跨比不大于2时: ③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出现 拉力时 N为组合轴压力设计值;b、h为柱的短长边;fc为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轴压比: 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即: 它是控制偏心受拉边钢筋先到抗拉强度,还是受压区混凝土先达到其极限压应变的主要指标。 柱的变形能力随轴压比增大而急剧降低。 规范规定: 柱轴压比不应超过下表,但Ⅳ类场地上的较高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 0.9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危险品水路运输从业资格考试复习题库资料(浓缩500题).pdf
- 标准图集-苏S13-2022 预制混凝土排水检查井.pdf VIP
- T/CSWSL 036-2024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pdf
- 2025至2030中国宫颈癌疫苗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评估规划报告.docx VIP
- 2025至2030汽车防爆膜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评估规划报告.docx VIP
- 2025至2030热熔线标涂料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报告.docx VIP
- 2021年禁毒社工招聘考试试题.doc VIP
- 医院病理技师礼仪与病理诊断.pptx VIP
- 2021年度禁毒社工招聘考试试题.doc VIP
- 《十二公民》剧本.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