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这门手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戲看二十篇——戴上「戲劇眼鏡」品味文字 PAGE 1 (十) 做菜這門手藝 ——細看張大春奶奶的煮食表演 作者簡介 張大春(1957 – )是當代著名小說家,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時報週刊等編輯。他以「頑童」自居,以豐富的想像力,跳脫不羈的日常語言,在小說裡創造出一個又一個虛構與現實交織的世界。作品包括《少年大頭春的生活週記》、《城邦暴力團》、《聆聽父親》等。以下賞析片段節錄自〈聆聽與訴說〉,選自他的「青春小說」《我妹妹》。 內容簡介 張大春的奶奶不會寫字,當然不會寫食譜,她拿手的美食如玫瑰鍋炸和蓮蓉甘露酥等等……,可能因此就失傳了。家人雖也曾用攝影機和筆記來為奶奶作紀錄,可是都因這或因那終告失敗。 作者在妹妹的幫助下,一邊用V8攝影機,一邊用文字紀錄奶奶怎樣為家人烹調美食。 或許,這個烹調的過程,根本就是一次表演。 做菜這門手藝 不是迷芝蓮的最佳食肆,不是甚麼五星級酒店的總廚,她是我們眷村的奶奶。她不講排場,表演場所只是農村常見的破廚房,用木桿、竹籬和石棉瓦拼搭而成,而木製的調理枱就成了重要的舞台裝置。她也不講行頭,只有一堆食材、平凡不過的碗筷、鍋具、瓷盤、鏟子和瓦斯爐。 這是一幕奶奶做菜的獨腳戲。劇目是:玫瑰鍋炸。 透過V8攝影機的鏡頭,我們集中觀賞奶奶表演煮食的那一雙手。那一雙巧手,彷彿就是富有性格和表情的主角;而攝影機和我們呢,就都成了觀眾。 奶奶登場了。鏡頭移近去,搖晃得有點厲害,是不是有點緊張了? 奶奶先給準備好鷄蛋麵糊等食材,只見她雙手不斷地抓、拎、打蛋,攪散,舀水淋上,捻撮豆粉,又飛快地再攪……。這是戲的第一分場:先攪。 好,一切準備就緒了。煮食這戲劇行動也宣告正式開演。 只見奶奶把隻空耳鍋往瓦斯爐隨便的一架,扭火熱一陣;忽地,就把先前那碗鷄蛋麵糊下鍋,一翻鏟子便炒將起來。炒呀炒的,她的手勢順暢而自然,彷彿那鏟子便是她那延長了的手掌,我們只聽到啪啪的翻鏟聲,聞到瀰漫空氣中的蛋香和麵香,更看到從鍋中升上來的陣陣油煙……。這時,V8攝影機鏡頭因冒起的油煙而慌張地躲閃……。奶奶卻是不慌不忙,拿起另一隻瓷盤,在上面抹油,遞到耳鍋上空用熱氣烘烘,隨即下鏟一撈,把剛才炒熟的雞蛋麵糊一一給撈進瓷盤裡去。 這是第二分場:炒撈,也是高潮所在。 奶奶向着鏡頭說:待會放涼了,切切,再下鍋炸,邊炸邊扇涼,最後撒點糖水、芝麻、玫瑰花瓣等就成。這將要演出的第三分場(下鍋)的具體細節,就讓觀眾自己來想像了。 就這樣,玫瑰鍋炸這一道張家名菜大功告成,而奶奶她那雙巧手也就完成了一場近乎完美的表演! 手藝之為「藝」 請再細讀一遍文字,注意張大春對動詞的經營,同時,也品味一下他奶奶手部動作那細緻的表演。手,就是這場表演的主角。 首先表演的是指頭。拿取不同器具,奶奶會運用不同的指頭: 抓: 全用五隻張開的手指,自上覆下,以緊緊提着物件; 拎: 用拇指和食指等指頭去懸空拿取,有順手拈來的味道。 至於拈取不同份量的調味料,奶奶的指頭也用得多變: 捻: 只用拇指和食指兩個指頭去相搓,調味料的份量很小很小,幾乎不覺 察; 撒: 五指全用,放手散潑,份量較多,一如天女散花般讓東西四散。 再而是由手腕表演了。且看奶奶處理食材時的動作: 剝、剝、剝: 連用三個剝字,既是手腕輕柔地配合指頭去敲打,也伴着清 脆的聲音,鷄蛋就俐落地剝開,滑到碗裡去……這裡,聲音 的描劃豐富了動作的變化。 切切: 這叠字既是奶奶用手腕着力,不斷地在表演她快速而密集的刀章, 而連用入聲字以狀急迫之聲,把食材切幼切細的聲音也細膩地傳達 了。 好了,要開火了,輪到奶奶的手掌作表演了: 作者先挑了個「抹」字,而不用「塗」字,那是指用手掌把油向兩邊長長的敷平抹開,而不是隨便亂塗。 然後,奶奶翻鏟子炒將起來,請看:她的手掌有如乳燕般振羽飛翔,不停地反覆翻動,把食物炒熟。 最後,奶奶又一次使用鏟子,只見她下鏟一撈,再配合腕力,手掌就劃弧線似的由下而上的一撈,這樣就像打撈魚獲似的給一一撈取上來。 至於邊炸邊扇涼的「扇」字,好形象化,指她以手掌作扇,來回往返扇動,好幫助食材給放涼。 角色固然有多個面相 參看《戲看二十篇》第四篇〈角色的多個面相 參看《戲看二十篇》第四篇〈角色的多個面相——讀蔣勳的《感覺十書》〉。 作者又說到奶奶隨隨便便的把炊具一架,意思是指她以熟練的手法把炊具疊放在爐頭上。至於根據不同的溫度和火候去烹調,作者也挑選了熱、烘和炸三字。「熱」是開火用熱力去暖熱鍋具;「烘烘」是向火去烘熱一下,溫度稍高一點;至於「炸」,比熱和烘的溫度都要高,且引大火至油沸騰,然後才下材料去煎炸……。 是不是給張大春選用的煮食動詞看得目眩了?這樣豐富的描寫,在《牡丹亭》中叫做「觀之不足」,我們平時更習慣的說法是「目不暇給」。 「目不暇給」的藝術 這裏選讀張大春小說中短短的一節,讀着讀着,我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