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GB/T ××××—××××
GB/T ××××—××××
PAGE II
PAGE 1
Z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发布2012-12-16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发布
2012-
2012-
中国专利文献著录项目
ZC 0009—2012
代替ZC 0009—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行业标准
ZC 0009—2012
PAGE I
目 次
TOC \o 1-3 \h \z \u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INID代码的使用规则 3
4.1 INID代码的指定 3
4.2 INID代码在专利文献扉页及专利公报中的使用 3
4.3 专利文献中使用的著录项目名称及相应的INID代码 3
5 INID代码的印刷及显示格式 3
附录A(规范性附录)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文献著录项目名称及相应INID代码 4
附录B(规范性附录)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文献著录项目名称及相应INID代码的使用规则 5
附录C(规范性附录)外观设计专利文献著录项目名称及相应INID代码 11
附录D(规范性附录)外观设计专利文献著录项目名称及相应INID代码的使用规则 12
PAGE II
前言
《中国专利文献著录项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行业标准之一,编号为ZC 0009—2012。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ZC 0009—2006。
本标准与ZC 0009—200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部分著录项目名称(见2006年版的附录;本版的附录);
——增加了(48)更正文献出版日和(56)对比文件(见2006年版的附录C和附录D;本版的附录C和附录D);
——删除了有关“宣告专利权部分无效”的内容;
——删除了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的(65)同一申请的公布数据(2006年版的附录A和附录B;本版的附录A和附录B);
——增加了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的(83)生物保藏信息(见2006年版的附录A和附录B;本版的附录A和附录B);
——删除了外观设计专利的(58)外观设计专利文献更正日期(见2006年版的附录C和附录D;本版的附录C和附录D);
——增加了外观设计专利的(15)专利文献更正数据(见2006年版的附录C和附录D;本版的附录C和附录D)。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那英、吴泉洲、闫晓苏、汤艳莉、王强、严笑卫、朱仁秀、翟薇、吴大章、王占三、王子亮、张微、吴离离、赵军、冯晓玲、张宇、黄迎燕、郑宁、贾丹明、董小灵、杨策、方克、赵盛。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C 0009—2006。
PAGE III
引言
为完善中国知识产权行业标准体系,准确、清晰地标识并有效利用中国专利文献的著录项目信息,便捷地存储、检索、获取中国专利文献,进一步提高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质量,规范专利文献著录项目是必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以下简称国家知识产权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及《专利审查指南》的相关规定,并参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相关标准,特制定本标准。
在参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标准的同时,对WIPO ST.9中涉及发明和实用新型INID代码,以及WIPO ST.80涉及外观设计INID代码的相同规定兼收并蓄,但保留上述两个标准中对发明和实用新型INID代码,以及外观设计INID代码使用的不同规定,并作为国家行业标准予以制定。因而,在本标准中对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使用的INID代码存在代码相同而名称不同的规定。
PAGE 14
中国专利文献著录项目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专利文献著录项目的名称和相应的国际承认的(著录项目)数据识别代码(Internationally agreed Number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bibliographic) Data,英文缩略语为“INID代码”)的标识及使用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以任何载体形式(包括纸载体、缩微胶片、磁带或软盘、光盘、联机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公布或公告的专利文献与信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ZC 0001—2001 专利申请人和专利权人(单位)代码标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专题18硫及其化合物.doc
- 专题3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doc
- 专题八稳态与环境模块.doc
- 世界先进之战舰.ppt
- 世界各重要运河海峡及他们的经纬度及其各自的地理意义.doc
- 世界生质柴油的生产与发展.ppt
- 世界顶级音乐会DVD.doc
- 业余无线电人员电学测试题库.doc
-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ppt
- 东势镇的位置.ppt
- 2025年无人机低空医疗物资投放社会效益报告.docx
- 2025年再生塑料行业包装回收利用产业链重构研究.docx
- 《AI眼镜周边产品市场机遇:2025年终端销售与需求增长洞察》.docx
- 2025年坚果加工行业深加工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策略报告.docx
- 2025年通信芯片行业技术竞争与未来趋势报告.docx
- 《2025年生鲜电商配送冷链事故分析与预防措施》.docx
- 《商业航天融资新趋势2025民营卫星企业资本涌入估值分析市场动态》.docx
- 2025年能源绿色健康行业创新技术与市场应用报告.docx
- 2025年无人机低空医疗救援通信方案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烹饪机器人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报告.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