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略论刘知几地史学理论地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 川 大 学 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 姓  名 崔赛云 学  号 2012221060043 专  业 中国古代史 研究方向 先秦史 院、系(所)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任课教师 陈廷湘 考试课程 史学理论 考试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制 略论刘知几的史学理论的影响 摘 要:《史通》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对之后中国史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讨论了刘知几史学理论中的五个方面:刘知几的“引经入史”;刘知几的“直书论”和章学诚的“史德说”;刘知几的史之分类及对郑、章二氏的影响;刘知几“文人不宜修史”说;刘知几“人物品汇”观和郑樵的类例理论。 关键词:史通 史学理论 影响 随着史学的不断发展,史学批评也随之开展起来,出现一种以论述史籍得失、评论史学体例、研究撰史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史论形式。这种新的史论发端于秦汉而完成于唐代。到了唐代,刘知几继承前人的批判精神,将这种史学形式发展成总括万殊,包吞千有的史论著作,写出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史论专著《史通》。它兼有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两方面内容,是集唐以前史论之大成的宏伟巨著。 《史通》对我国古代史学作出了全面的总结,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史学理论,对后世史学理论影响颇深。 大凡举我国古代史学理论大家,共有三人,即刘知几、郑樵、章学诚。梁启超称:“千年以来研究史家义法能心知其意者,唐刘子玄、宋郑渔仲与清章实斋三人而已”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十五讲,第355页。。又称“自有刘知几、郑樵、章学诚,然后中国始有史学”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25页。。三人之中.刘知几首开史学理论研究之先河,郑、章二氏继而续之,故自《史通》问世以来,在史学理论研究上受其影响最深者,莫过于郑、章二氏。其次当数明人胡应麟。正如傅振伦先生所指出的:郑、章二氏“皆熟读刘氏之书,故其学说多出于《史通》也”,又称:“胡应麟之撰《史书占毕》也,全法《史通)”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十五讲,第355页。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25页。 傅振伦《刘知几年谱》,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史通要论”七,第121页。 刘知几的“引经入史” 自从汉武帝“罢默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后,儒家经典便被捧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汉以后,一些学者虽然有时也把《尚书》、《春秋》当作研究古代历史的参考书,但很少有人敢把它们从“经”的尊位上拉下来,放在“史”的部类中。唯刘知几在《史通·六家篇》中始椒尚书》、《春秋》、《左传》划入“诸史之作”,与《史记》、《汉书》等史书并列。在《史通》全书中,刘氏也始终把《尚书》、《春秋》等当作史书来研究和批评。这种“引经入史”的做法,反映了刘知几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明人胡应麟几乎完全袭用了刘知几的观点,他认为:“夏商以前,经即史也。《尚书》、《春秋》是也。”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2,“经籍会通”二,民国十二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又称:“《尚书》、《春秋》,圣人之史也。”《尚书》,史之善善者也。《春秋》,史之恶恶者也。”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2,“经籍会通”二,民国十二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到了章学诚已不满足于刘、胡二氏把《尚书》、《春秋》二经划入“诸史之作”的做法,他认为:古代“无经史之别,六艺皆掌之史官,不特《尚书》与《春秋》也” 章学诚《章氏遗书》,卷13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2,“经籍会通”二,民国十二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2,“经籍会通”二,民国十二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 章学诚《章氏遗书》,卷13“论修史籍考要略”,民国十一年吴兴刘氏刻本。 章学诚《章氏遗书》,卷9“报孙渊如书”,民国十一年吴兴刘氏刻本。 后人在论述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起源时,往往追溯到明代王阳明的“五经亦史”说。实际上真正的源头应追溯到刘知几的“划经入史”。白寿彝先生认为,《史通》把《尚书》、《春秋》同一般史书置于平常地位,加以评衡,是“上继太史公论六家要旨的优良传统,下开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端绪” 白寿彝《刘知几的史学》,见《北京师大学报》1959年5期。。这是颇有道理的 白寿彝《刘知几的史学》,见《北京师大学报》1959年5期。 刘知几的“直书论”与章学诚的“史德说” 自从刘知几提出史家必须具备“才、学、识”三长后,至胡应麟又进一步发展为“五长

文档评论(0)

剑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