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LED植物工厂中国有了自己的最高级农业.PDF
LED植物工厂:中国有了自己的最高级农业
链接:/news/141792.html
来源:科技日报
LED植物工厂:中国有了自己的最高级农业
上世纪90年代,每每路过现今北京北三环路联想桥一带,总会奇怪:三环以内居然还有农田?后来才知道,那是中
国农科院的试验田。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片试验田上盖起了钢结构的大房子,模样既不像写字楼,更不像居民楼;后来才知道,那是
比普通试验田级别高得多的LED植物工厂。
这里所有的菜都可以摘了直接吃
“这里所有的菜都可以摘了直接吃。”一进门,北京中环易达设施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从文就对记者说。
前不久,记者应约来到上述联想桥边的国内首个智能型LED植物工厂。300多平方米的大厅里,玻璃房内,是由双
列5层育苗架组成的植物育苗工厂,蓝色、紫色的人工光源下,排列整齐的种苗正茁壮成长。刘从文表示,其单位面
积育苗效率可达常规育苗的40倍以上,育苗周期则缩短40%多。玻璃房外,是采用5层栽培床立体种植的蔬菜工厂,
细圆陶粒“土壤”上种着叶用莴苣,几乎每一棵都长得一模一样,让记者领略到“工厂化生产”的奥妙。刘从文介绍
,这是选用深液流(DFT)水耕栽培模式,所栽培的叶用莴苣从定植到采收仅用20天左右,比常规大田栽培周期缩短
40%,单位面积产量为露地栽培的25倍以上,产品清洁无污染,商品价值高。
在一套被称为Agrilink的“设施农业物联网控制系统”显示屏前,刘从文向记者讲解了该LED植物工厂是如何进行
智能化管理的:环境控制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3部分组成。“这里有几十个传感器”,覆盖温度、湿度
、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营养液酸碱度(pH值)、营养液浓度(EC值)、液温和溶氧(DO值)等作物根上部环
境因子及其根际环境因子。通过传感器及搭载人工智能摄像头的视觉分析系统,不断优化调节温光水气肥等参数,采
集植物生长表型参数变化并进行学习计算,得出作物生长最优化的数据模型,实行“植物对话”。“最终的目的是用
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化的产量、最优化的质量。”
让农业摆脱天和地,自由可控
“LED植物工厂是国际公认设施农业发展的最高级阶段。”我国植物工厂技术奠基人、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
续发展研究所“设施植物环境工程团队”首席杨其长研究员如是说。
说它最高级,是因为它使千百年来“靠天吃饭”、依赖自然循环的农业既摆脱了天(太阳),由人工光源代替;也
摆脱了地(土壤),由营养液代替,实现了可控环境下的高效生产,“是一项真正的颠覆性技术”。
“高效生产”有多高效?杨其长解释,其单位面积产量可达露地自然栽培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用水量却不到5%
。由于植物工厂是一种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的环境控制,实现农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由计算机对植物生
长过程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等进行自动控制,所以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可以实现
在荒漠、戈壁、海岛、水面等非可耕地,以及城市摩天大楼或普通家居,乃至外太空环境下进行农作物生产,源源不
断地为人类提供口舌之需。
数九寒天,如果嫌天气冷,嫌菜价贵,或担心蔬菜安全和品质问题,不妨自家备上一台冰箱大小的“家庭植物工厂
”,喜欢什么菜就种什么菜,“种得省心、吃得放心、玩得开心”。这,不是科学幻想,而是已经实现。
可是仅仅10年前,世界范围内,仅有日本、美国、荷兰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这项技术,“对我们来说,当时这就是
科幻”。
未来植物工厂也能成为中国名片
杨其长回忆,国内有关植物工厂的系统研究,始于15年前中国农科院环发所“密闭式人工光植物生产系统”以及“
水耕栽培营养液在线检测和控制系统”的研究;但更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的设施“小气候”课题组,
“这是一项历经60余年攻关,几代科学家传承接力的事业”。
2005年,杨其长查阅资料发现,LED的红蓝光组合,可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理想的光谱;他马上设想,将LED用于
植物工厂,代替当时的荧光灯,会不会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LED植物工厂:中国有了自己的最高级农业
链接:/news/141792.html
来源:科技日报
由于当时民用LED与植物所需光谱成分差距很大,团队先后与中国科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初一历史全册知识提纲.pdf VIP
- 9《复活》课件(共41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掌握学习秘籍.pptx VIP
- 对已有设施、管线、设备、成品的保护措施方案.docx VIP
- 甘蔗叶资源化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分析.pdf VIP
- 西门子FXS1800操作说明书.pdf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Advanced Medical English(首都医大 )》单元测试考核答案.docx VIP
-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七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喀斯特地貌教案(2025—2026学年).docx VIP
- 2025士兵考学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1血管压力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