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训练报告-撑竿跳.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量訓練-撐竿跳 歷史 起源於古代人類利用木棍、長矛等撐越障礙的活動。撐竿跳高原為體操項目,流行於德國學校。19世紀末開始流行於歐洲國家。撐竿最早使用木桿,1905年開始使用重量較輕,有一定彈性的竹竿,1930年出現較為堅固的金屬竿,運動員無撐竿折斷之慮,可以提高握竿點,加快助跑速度,1948年美國設計製造出重量更輕、彈性更強的玻璃纖維竿。 撐竿的變化 木製竿階段:早年歐洲的撐竿都是木製的,竿子下端裝以三股鐵叉。 竹竿階段:歐洲人從中國和日本引進竹子,並於1909年用於撐竿跳高中。從此,正式定名為撐竿跳高。 金屬竿階段:由於竹竿易斷,金屬竿逐漸代替了竹竿。 玻璃纖維竿階段:1948年美國設計製造出重量更輕、彈性更強的玻璃纖維竿。 規則  運動員必須將撐竿插在插鬥內起跳;起跳離地後,握竿的手不得向上移動;可以在規定的任一起跳高度上試跳,但每一高度只有3次試跳機會。  跳高要求運動員單足起跳,要跳過橫桿且不能將其碰下支撐桿。撐竿跳也一樣。每次比賽由主裁判設定起始高度,跳高橫桿每輪至少升高2厘米,撐竿跳則是5厘米,直到剩下最後一個人。 平局:如果兩個人成績並列,首先看誰通過同一高度使用的次數少;其次是看哪個人在全部比賽過程中失誤的少。 決勝局:每個平局中的競爭者只許跳一次,從最低高度開始淘汰。如果運動員全過則上升高度,如果所有運動員都沒過則下降高度,直到只剩一名運動員在淘汰中生存下來。 選手有下列之一情況即判犯規: 1、使用雙腳起跳。 2、運動員的試跳動作致使橫桿未能停留在橫桿托上。 3、在越過橫桿之前,身體觸及立柱前沿垂                                                                 直面以外的地面或落地區。 4、無故延誤時限。 5、試跳時,運動員有意用手或手指把即將從                   橫桿托上掉下的橫桿放回。 6、無故錯過該次試跳順序。 紀錄保持者 俄羅斯女子伊辛巴耶娃撐桿跳世界紀錄保持者。 烏克蘭男子佈勃卡撐桿跳世界紀錄保持者。 技術  撐竿跳技術大致分為持竿助跑、插竿與起跳、壓竿與懸垂、引體、轉體與過竿、著地動作等部分。  過竿姿勢又分為跨越式、剪式、俯臥式、背越式、現今多採用背越式。 持竿助跑:左手在前、右手在後(以慣用右手者為例),兩手間隔比肩膀稍寬。 持竿助跑:撐竿跳的助跑可分為 (1) 起動和加速階段 (2) 中途跑階段 (3) 保持速度準備插竿起跳階段。 插竿與起跳時機:插竿與起跳的動作幾乎是同時進行的,但從運動員的感覺來說,正確的動作應該是起跳後插竿而非插竿後起跳,並且竿頭必須在起跳動作結束前插入穴中。 引體與轉體過竿 :利用竿子反彈的力量,沿著竿子拉直雙臂,將倒立的身體上抬,同時從腳尖開始向右扭轉。 ←在竿子反彈結束直立的同時,用右手推竿,身體成倒V 或倒U 字型過竿。 著地動作:一般由背部著地,如垂直落地極易扭傷腳踝。 重量訓練  主要以發展上肢、下肢原動肌為主,並兼顧軀幹肌群,在訓練過程中,上下肢練習交叉進行,每次選定9~12種練習總類,循環組間休息一分鐘,練習時間每次40~60分鐘一周三次。 影片欣賞 ?伊辛巴耶娃 - 完成4.72 - 5.01米 - XL-加蘭 - 女王伊辛巴秀塞 /watch?v=BbjaSus30Do 十大狂人之布勃卡 /cuw85r4? END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