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重点疾病防控与消毒技术方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汛期重点疾病防控 皮肤病:洪涝灾害中,由于人们与江水、河水、田水、沟水接触频繁,或久浸水中,皮肤破损、抗病能力差等情况时,各种致病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尾蚴以及毒虫等),或化肥、农药及其他污染物,会侵害皮肤,进入人体。这不仅会引起内在疾病,而且会发生许多皮肤病,如脓疱病、湿疹、接触性皮炎、稻田皮炎、尾蚴皮炎、浸泡糜烂性皮炎等。预防方法:尽量减少手足在水中浸泡的时间,保持手足部位清洁干燥,参与抗洪或外出时穿防水长筒靴。 肠道传染病:主要是病从口入。因水中含有从粪便中来的伤寒、痢疾、肝炎等病菌、病毒,同时蚊、蝇也会乱飞乱窜污染食物,所以使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机会大大增加。预防方法: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和不吃凉拌食品;注意被水淹过的物品清洗消毒;严防粪便污染水源;注意环境卫生,消灭苍蝇。 钩端螺旋体病:主是要传染源是鼠类和猪,人与被污染的水接触以及进食被鼠尿、猪粪污染的食物而感染。预防方法:预防钩体病的关键是灭鼠,管理好牲畜 ,防止牲畜尿液污染水源。防涝,避免在流行地区和流行季节的河沟或池塘中涉水或洗澡。 流行性出血热:本病大多发生于湖沼、河湾、沼泽和易受淹涝的半垦区。鼠类是主要传染源。因此,与鼠类频繁接触者感染机会较多。预防方法:灭鼠、防鼠是预防和控制本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真菌感染:真菌,又称为霉菌。洪汛期气候潮湿、闷热,病菌乘机大量孳生繁殖。它可寄生在土壤或粪便中,通过破损皮肤或口腔进入人体,造成感染。特别是过度劳累、营养不足、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人很容易出现各种霉菌感染表现。预防方法与皮肤病相同。 “红眼病”:此病传染性强、传播快。如果接触了这种病人用过的东西,如洗脸盆、毛巾、书籍、玩具、报纸、钱币等或在脏水中游泳后,往往在12~24小时内发病。预防方法与肠道传染病相同。 食物中毒:预防方法: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吃剩饭剩菜,不吃生冷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食物生熟要分开;不要到无卫生许可证的摊档购买食品;碗筷要先清洁消毒后使用。 洪灾过后的几种常见皮肤病防治 洪涝过后可造成多种疾病的暴发流行,常见的有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和各种皮肤病等,其中皮肤疾病约占各种疾病的一半以上。 手、足浸渍:常发生在手足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的农民工和长时间在水中作业的人群中。 主要表现为手足部位糜烂、脱屑和渗出,严重的可造成局部感染和溃疡,通常位于手足指、趾间。尽量减少手足在水中浸泡的时间,保持手足部位清洁干燥,外出时穿防水长筒靴是较好的预防方法。治疗:保持局部干燥,可用扑粉(一般市售痱子粉均可)洗净凉干扑于患处,或于轻度糜烂处用3%的硼酸粉湿敷,待干燥后外用激素或抗生素软膏涂擦即可。 湿疹:多发生于双侧下肢,因为双腿长期泡在温湿污浊的水中,同时双下肢皮肤容易受各种微生物的侵袭,因此可在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可有渗出,严重的可在皮肤上出现水疱,甚至肿胀。患者主要表现为患肢瘙痒和渗出,长期达不到治疗的或处理不当的患者则可出现继发性化脓感染,一旦感染则处理比较棘手。预防可在下水前外涂防水油膏,劳作后可用1%的盐水浸泡双小腿约半小时,然后再用清洁水洗净凉干。湿疹一般采用局部外用3%硼酸粉或0.1%的利凡若尔粉湿敷,待皮损干燥后外用激素类软膏外搽。皮损较多,症状重者可口服扑而敏等抗阻胺药物,对伴感染的湿疹则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同时,积极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严防外伤,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 夏季皮炎:在灾区中较常见,因此时多为夏季,长时间户外作业,日晒雨淋,加上洗浴条件差,容易发病。在身体暴露部位可产生红斑,脱屑,有的可表现为红色的细小丘疹,严重的可有皮损部位疼痛,烧灼感,患者可瘙痒明显,甚至在病变部位出现水疱和大疱等。户外作业时穿戴好防护衣帽可避免该病的发生。一旦发生应避免高温及户外作业,可于发病部位外用炉甘石洗剂或扑粉可明显减轻不适感。 毛囊炎:因为灾区卫生条件差,气候潮湿,人们又长时间抗灾,挥汗如雨,加上没有清洁用水洗浴,因此也是毛囊炎容易发生的时候。对较少的毛囊炎,除注意个人卫生,外用抗生素软膏。对多发性毛囊炎可同时口服抗生素。 阴囊皮炎:是发生于阴囊及邻近部位的皮肤红斑、渗出性皮肤病,长期奋战在抗洪第一线的抢险队员中是较常见的,俗称烂裆。是由于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穿着长衣裤,阴部长时间不透气造成的。减少水下作业时间,实行换班制,适时更换内衣裤,使阴部保持清洁干燥是预防该病的最好办法。一旦发生该病,尽量避免水下作业,外用扑粉或复方康纳乐霜每日2-3次很快就可好转。 脓疱疮:灾区儿童中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灾害时卫生条件较差,缺乏清洁洗浴用水,儿童又未注意个人卫生等引起的皮肤化脓性感染。可在面部和四肢以及躯干部位出现一个小水疱,很快疱内的液体变得浑浊,疱

文档评论(0)

文档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