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師共學研習工作坊
主辦單位: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承辦單位:桃園光影電影館
地點:桃園光影電影館、綿羊班教室
日期:107年1月13日、14日
一、課程主旨:
中學生的影像教育不能等!桃園光影電影館自105年5月正式營運以來,已執行本市內各級學校「電影劇院體驗計畫」,至今已辦理超過40場。但一班一班的載學生來光影看電影的方法實在緩不濟急,故桃園光影電影館研擬本教師研習工作坊計畫,透過本計畫研習課程,培養校園影像種子教師,以本市高中職、國中教師為對象,先培養教師觀影習慣及解讀影像之基礎能力,再由教師們透過電影來教導孩子,讓影像教育的根基真正深入桃園的教育現場!
二、實施辦法
(一)辦理日期:107.01.13(全天) - 107.01.14(上午)
(二)辦理地點:桃園光影電影館2樓放映廳及綿羊班教室
(三)活動對象:對電影藝術、電影引導教育或辦理電影相關活動有興趣的國中及高中(職)在職教師。預計20人,活動需全程參與。
(四)課程說明:
經由電影的美學賞析、挖掘影像的議題與電影結合教學等課程,讓老師能學習影像教育的實務經驗,培養教師以軟性的方式引導學生透過影像賞析達到生命教育之目的,並建立觀影與思辨能力的關係,讓影像教育落實於教育現場。
本次課程共規劃6堂課,每堂課為1.5小時,中間休息時間為10分鐘。於每堂課上課前準備簽到表,後續依實際簽到資料核予教師研習時數(需全程參與)。
本次課程無發放講義或教材,以簡報及影片放映為研習講授內容;另為配合影廳規定及響應環保,請學員自備環保水壺。
三、課程時間表
1/13(共6小時)
時間
課程主題
場地
0830-0900
報到入場
光影電影館2樓
0900-1030
電影教學的運用 / 陳平浩
1030-1040
休息
1040-1210
孩子愛電影 / 許書誠
1210-1330
休息
中餐自理
1330-1500
紀錄是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 / 陸孝文
光影電影館2樓
1500-1510
休息
1510-1640
影像的魔力 / 吳乙峰
1/14(共3小時)
時間
課程主題
場地
0830-0900
報到入場
綿羊班教室
0900-1030
影像教育扎根計劃 / 黃木姻
1030-1040
休息
1040-1210
影像的排列組合 / 金磊
四、課程內容簡介
序號
講師
現職
講題
內容大綱
1
吳乙峰
紀錄片導演/光影總監
影像的魔力
透過講者多年從事影像教育的經驗,陳述影像具有多大的影響力!
2
許書誠
桃園山腳國中老師
孩子愛電影
分享多年來帶著學生拍攝電影並舉辦校內影展的經驗與方法。
3
陸孝文
國小老師/紀錄片導演
紀錄是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
透過紀錄生活,不僅留下回憶,更讓學生能在影像中,發現問題與反省。
4
陳平浩
影評人
電影教學的運用
藉由分析解讀影像語言,帶領老師們了解影像的生成,將影像作為教育教材。
5
黃木姻
桃園東安國小校長
影像教育扎根計畫
籌辦桃園影像教育扎根計畫的經驗談,及影像落實教育的重要性。
6
金磊
廣告導演
影像的排列組合
教學如何善用手邊的簡易錄攝影器材進行拍攝及發掘影像的敏感度。
五、講師介紹
姓名
簡歷
吳乙峰
資深影像工作者,1960年生於宜蘭頭城鎮,文化大學影劇系畢業。臺灣解嚴後,1988年創設全景映像工作室,帶起臺灣紀錄片風潮,並致力於紀錄片教育及推廣工作。吳乙峰擅長與對象體的互動,及長時間的駐地拍攝聞名,長期紀錄的風格,開創臺灣紀錄片風氣之先驅。紀錄片系列作品有「人間燈火」系列及「生活映像」系列,重要紀錄片作品有《月亮的小孩》、《陳才根的鄰居們》、《生命》等。1999年臺灣921地震發生,進駐南投災區,於2003年完成《生命》作品,獲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優等獎、法國南特影展觀眾票選最佳紀錄片。2005年接聘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國際類評審。2008年創設「微光影像有限公司」,以團隊的方式在各地從事紀錄片教育及推廣工作。
許書誠
台灣彰化人。專長為視覺藝術及美術設計。研究所時期開始學習攝影及影像創作,2010年參與本校《山腳囝仔的影像故事》教學團隊,獲教育部教學金質獎後,教學重點轉向中學生短片創作。分別於2010年和學生共同完成《快樂王子》、2011《Why?少年》、2012《青春,錯位》、2014《對峙》等短片。期許自己和學生一起成為用影像說故事的人。
陸孝文
新竹人,國立花蓮師院美術系畢業。1998年參加全景映像工作室培訓計畫,完成作品《六年一班的轉學生》,開始從事紀錄片攝影、剪接、導演工作。紀錄片曾獲得文建會90年度地方文化紀錄影帶獎、台灣地方志影展優選、全國優良教育影片特優。影像關注在地社群,貼近一般大眾生活。2007年取得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影像藝術創作碩士(MFA)。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