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十世紀初義大利代數幾何學家以無比的想像力,得到很多漂亮的幾何命題,在幾何史上這是一個輝煌時代。但方法不夠嚴謹,過了不久終於推導出錯誤的結論,義大利代數幾何派由是沒落。美國的 Zariski、Weil和法國的 Grothendick重新規劃代數幾何甚至賦予數學新基礎。用Weil 猜測做指引,極力抽象拓廣幾何的領域,甚至研究有限域上的幾何。最後在1974年Deligne利用幾何的基礎解決了Weil的猜想。歷時二十年的研究扣人心魄,是抽象方法的偉大勝利,數學家也自以為無往而不利。當這個劃時代的貢獻在五十、六十、七十年代進行時,中國數學家,尤其是數論學家竟無人追隨,也無法理解其中細節,就是不習慣抽象思維的後果。 (二)近代數學發展的必要過程 四.理論的成功成熟與否在於能否重返現象界,一個理論的最終目標曷要有量的推測,這是數學與文學不同的地方。小說家可以做假的結論,可是數學不能,詩的意境可以很模糊,”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寫得很好卻不容許有量的描述。 (二)近代數學發展的必要過程 當一個理論從現象界出發,不單能解釋原來的現象,同時也能準確地猜測新的理論時,這是一個成功的理論。正確的理論在實用上有無比的影響力,例如Fourier分析在電磁波的傳遞,訊息的處理上都是基礎數學的偉大貢獻。這些應用當然是Fourier理論成熟的表現,但是種種應用的結果,發覺Fourier理論還不足夠,以後更需要更大力的研究,最近應用數學家引進小波(wavelet)代替Fourier理論,然而無論小波也好,Fourier理論也好,都要經過上述四個過程不斷的迴圈運用,才能更上一層成為實用完美的理論。 (二)近代數學發展的必要過程 (三)二十一世紀中國數學面臨的挑戰 數學是一門科學,可是也和文學、工程學相聯繫。它從各種不同現象界吸收營養而茁壯,因此除了上述四個科學發展的連環運用外,還需加上美的判斷。美的標準很難客觀,一時代有一時代感慨。我們看【詩經】看【楚辭】好得不得了,卻沒有辦法學,不單是今日寫文字的能力不如從前,事實上當年的景色今日已不可複見,當年的人情世故已不復相同,時移勢易,數學也是這樣。 對自然界奧密的想像或瞭解是一種極為動人心弦的美,數學家不可能也不應該抗拒這種美。數學家也從工程或社會科學上吸取美的經驗,正如畫家除了寫實派外,有印象派也有廣告畫。數學家都有一個共同信念,美的創作一定是簡單的語言可以敘述的,再深切的定義則因人而異,看人和現象界的接觸的深度來衡量了。 (三)二十一世紀中國數學面臨的挑戰 真的美使數學豐富,但虛偽的美使數學枯燥。不斷的抽象結果往往抽空了數學的精髓,再也沒有意義了。人類的智慧豈能與大自然相比,科學家往往以為已經窮宇宙之源,卻奇峰突出。大自然提供新現象使整個科學日新月異,十九世紀末的物理學家就有這樣的經驗。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在二十世紀初脫穎而出,就是要解釋幾個特殊的自然現象之故。這兩大科學根本改變了人類心靈對自然的感性,也將我們美的觀念改變了。 (三)二十一世紀中國數學面臨的挑戰 所以數學家必須從大自然吸取養分,憑直覺或抽象的唯美主義幫助來瞭解現象界,最後還是回到大自然來。二十一世紀的數學將是基本科學、工程學與純數學的大融合。Einstein說:The most incomprehensible things in the universe is that it is so comprehensible。大統一埸論將需要大量的數學,數學家甚至工程學家都會從中得到好處。 (三)二十一世紀中國數學面臨的挑戰 一.中國數學家除少數幾位外,專而不博,影響所及與世界水準有一段距離。近代數學的重要跳躍都是在融合兩門不同的課題迸發出來的火花而促成的,這與物理上的統一場論極為相似,中國數學界極需要培養通才。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數學將面臨各種挑戰: 二.中國數學家要探究唯象處理的精神,大膽猜測,小心求證,不只研究外人的題目而已。當年作家徐遲用生花妙筆描寫陳景潤的工作,使他成為全國英雄,做成錯誤的印象,以為數論的目的在解決一、兩個孤立的猜測。時至今日,中國數論學家連世界數論主流的文章都看不懂,不只落後十數年了。但是中國新派出的留學生卻很快地學習西方的方法,而且出人頭地。可見問題不在中國人的智慧,而是老派數論學家沒有將年輕人引導到正確的方向。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數學將面臨各種挑戰: 三.發展自己的理論。五十年代華羅庚發展多複變函數論,馮康發展有限元理論,中國數學已進入一個高峰。但以後各種政治運動摧殘新生一代的發展;經濟的問題,迫使數學家快速發表文章,跟隨外國人的步伐。中國數學家需要打破門戶地域觀念,自行創新,要不怕失敗。今日的數學家為了出國,為了得到國外數學家的賞識,只敢做二流的研究,而不敢做振奮人心的工作。薪水的差異和學術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