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2
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改革发展与展望鸣谢! 本文综合吸纳了2009年4月湖南长沙全国春季病虫测报与防控工作研讨会和2009年5月江苏南京水稻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项目启动暨早稻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上来自河北、江西、安徽、陕西、山东、湖南、天津、北京、甘肃、内蒙古、新疆和江苏、重庆、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湖北、浙江、上海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植检疫站(局)部分站长、科长的发言材料,在此一并致谢!
鸣谢! 本文综合吸纳了2009年4月湖南长沙全国春季病虫测报与防控工作研讨会和2009年5月江苏南京水稻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项目启动暨早稻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上来自河北、江西、安徽、陕西、山东、湖南、天津、北京、甘肃、内蒙古、新疆和江苏、重庆、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湖北、浙江、上海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植检疫站(局)部分站长、科长的发言材料,在此一并致谢!
刘万才 姜玉英 张跃进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北京 100125)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蓬勃发展,不仅建立健全了国家、省、地和县四级测报网络,而且制定了测报办法,改进了信息传递手段,研发了测报技术。在总结回顾我国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体系、建设队伍、强化保障、完善手段、研发技术、规范管理和注重宣传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病虫害;预测预报;成就;发展对策
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以下简称“病虫测报”)是植保工作的基础,肩负着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为防控工作提供情报信息指导的重任,历来受到各级领导和植保管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60 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病虫测报工作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各级农业领导部门指挥重大病虫防治、减轻生物灾害发挥了重要的参谋作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
1 发展历程
1.1 建立了病虫测报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病虫测报工作从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坚持专业性测报和群众测报相结合的方法,在加强专业测报站建设的基础上,广泛建立群众性的测报组织。20世纪50年代前期,先后在南方稻区固定专人对水稻螟虫进行定时定点调查记载,系统地发布预报,并开始在全国建立测报站(点),测报工作迅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前期病虫测报体系已初具规模。“文革”期间,测报工作曾受到挫折,不少测报站工作中断。1973年,农林部提出要“像办气象站那样办好病虫测报站”,测报工作得到了较快恢复。1978年8月26日,农林部向国务院上报请示文件[(78)农林(保)字第27号],决定恢复农药检定所和成立农作物病虫测报总站。9月20日,经陈永贵副总理批示,李先念副主席及纪登奎、余秋里、方毅、王震、谷牧、康世恩、陈慕华等7位副总理圈阅审批,成立了农林部农作物病虫测报总站,负责全国主要病虫的预测预报及管理工作,带动了全国病虫测报工作的发展[1-3]。其后,无论是1982年农业部将植物保护局与农作物病虫测报总站合并成立全国植物保护总站,还是1995年农业部将全国植保总站、全国农技推广总站、全国种子管理总站和全国土壤肥料工作总站合并成立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其中均设立承担病虫预测预报工作的处(站),保证了测报工作的延续和发展,尤其是1989年国家计委正式立项,实施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网络建设工程,在全国范围内根据自然生态区和病害流行范围及害虫迁飞路径,第一批选择了400个地、县级植保(测报)站作为全国病虫测报区域站,组成“全国重大病虫测报网络”,对重大病虫进行联合监测和预报,并对这些区域测报站分期分批进行建设,到1999年总计投资7630万元,建成区域站360个[4]。为建立起与现代农业生产相适应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体系,农业部1998年提出植物保护工程建设规划建议,并先后编制和实施了植保工程一、二期规划。1998—2008年,累计投入33.6954亿元,建设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植物检疫、农药检验检测、农用航空等4大类892个农业有害生物防控项目,其中省级监控分中心项目26个,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控制站814个。通过该阶段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区的植物保护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等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建设,已经初步建成了从农业部到省、地、县级较为完善的病虫测报体系。截止2007年统计,全国已有31个省(市、区)、338个市(地、州)、2450个县(市、区)建立了承担病虫测报工作的植保机构,专(兼)职测报人员16 085人。植保机构的完善、条件的改善和队伍的发展,为做好重大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的监测预报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