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5卷 第2期 电工 电能新 技 术 Vol.35ꎬNo.2
2016年2月 Advanced Technology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Energy Feb. 2016
新型多相位多线圈激励感应加热电磁炉
1 1 2
张思彦 ꎬ 陈 为 ꎬ林甲深
(1. 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ꎬ福建福州350116ꎻ
2. 华能罗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ꎬ福建 罗源350601)
摘要:针对传统单线圈电磁炉加热过程中锅体温度难以均匀的问题ꎬ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具有不同
相位励磁的多线圈感应加热电磁炉ꎬ线圈间加载不同相位的电流ꎬ利用涡流邻近效应发热对温度的
影响来提高锅具表面温度分布的均衡性ꎬ并且通过有限元法进行涡流场与温度场的双向耦合仿真ꎮ
在保证锅具的涡流损耗和加热半径相同的情况下ꎬ分析比较了新型多相位多线圈电磁炉和传统单
线圈电磁炉锅具表面涡流和温度分布ꎬ分析结果表明新型电磁炉能实现更均匀的温度分布ꎬ为多相
位多线圈电磁炉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ꎮ
关键词:感应加热ꎻ电磁炉ꎻ涡流ꎻ温度分布
中图分类号:TM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3076(2016)02 ̄0044 ̄04
中ꎬ加热不均匀ꎬ导致食物烧焦、锅具变形ꎬ因此电磁
1 引言
炉的均热问题得到关注ꎮ 目前ꎬ市场上大多数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ꎬ感应加热技术日趋 采用增加低温度区域所对应的线圈匝数来改善温度
成熟ꎬ电磁炉作为感应加热的主要应用之一ꎬ以其高 [5]
分布的均衡性 ꎬ然而这种方法并不能完全满足人
效、节能、环保和易控等优点逐渐取代传统的明火及 们均匀加热某一特定区域的需求ꎮ
电热盘加热而备受关注ꎮ 电磁炉主要由加热线圈、 相互靠近的线圈通有交变电流时ꎬ相邻线圈间
控制电路和金属锅具组成ꎬ通以20 ~40kHz交变电 感应出来的磁场会因线圈电流相位的不同而相互叠
流的加热线圈产生高频交变磁场ꎬ在金属锅具中感 加或抵消ꎬ因此置于其上方的导体感应出来的涡流
应出涡流ꎬ涡流产生损耗发热达到烹饪食物的目 也相应地加强或减弱ꎬ而感应加热线圈的结构和尺
[1]
的 ꎮ 寸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锅具表面涡流和温度分
[6]
过去几十年人们对电磁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 布 ꎮ 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不同相位励磁的
本工作性能的提高上ꎮ 文献[2]从效率、频率控制、 多线圈电磁炉ꎬ以此来提高锅具表面温度分布的均
电磁辐射以及开关管承受应力等方面对电磁炉常用 衡性ꎮ 与此同时ꎬ考虑到电磁感应加热的分析涉及
的四种逆变电路(全桥谐振、半桥谐振、单管零电流 到涡流场与温度场的非线性耦合问题ꎬ锅具的温度
开关和单管零电压开关)进行分析比较ꎬ得出了它 影响锅具材料的电导率和磁导率ꎬ电导率和磁导率
们各自的优缺点ꎻ文献[3]分析比较了添加铁磁性 又影响涡流的大小和分布ꎬ而且上述问题属于三维
平面前后电磁炉的加热性能ꎬ证明了铁磁性平面对 范畴ꎬ难以进行理论计算ꎬ因此本文采用有限元仿真
电磁炉加热性能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优势ꎻ文献[4] 软件对涡流场和温度场进行双向耦合仿真ꎬ在保证
分析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pdf
- 教育学系课程架构-课程设计与潜能开发学系.doc
- 教育署小一入学统筹办法二零零三年九月入读小一.ppt
- 教育资源系统建设中的若干技术研究.doc
- 散度旋度和梯度的统一定义-应用数学和力学.pdf
- 敦德平顶型高海拔冰川地区冰雪的化学元素特征-环境科学.pdf
- 敦煌辐射校正场春季BRDF特性分析-光子学报.pdf
- 数位图书馆的使用与回收率的评价.doc
- 数位学习组自主案业务简报.ppt
- 数位影片设计制作-教学卓越中心-东华大学.doc
- 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智慧化升级项目实施进度监控与调整.docx
- 2025年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站经济效益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社区养老机器人市场政策法规影响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社区便民服务智能化转型,跨境智能服务站布局模式探讨.docx
- 2025年社区便民服务跨境智能服务站技术创新与应用报告.docx
- 2025年社区养老机器人技术标准与规范研究.docx
- 2025年社区便民服务创新,跨境智能服务站布局策略解析.docx
- 2025年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站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docx
- 2025年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站社区养老产业政策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社区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机制与垃圾分类习惯培养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