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海岸防护林群落的生态效应初步研究-生态环境学报.pdf

广州南沙海岸防护林群落的生态效应初步研究-生态环境学报.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态环境学报 2011, 20(5): 839-842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ail: editor@ 广州南沙海岸防护林群落的生态效应初步研究 陈步峰,潘勇军,肖以华,徐锰,陈进,吴敏,段金平 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520 摘要:采用群落生态学和植物化学监测的研究方法,对广州市南沙海岸滩头近 6 a 生防护林群落的生物量、高温胁迫光合特征、 NPP 及吸储 C、N 、S、Pb 、Cd、Cu、Hg 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海岸 6 种防护林群落的生物量的平均达 -2 -2 -1 到 10.7 t·hm 、NPP 达到 2.5 t⋅hm ⋅a 、生长要素表现为速生性生长特征。各种海防林群落的年均吸储空间 CO 、NO 、SO 质 2 2 2 量分别为 4.2 t·hm-2 、27.1 kg⋅hm-2 和 3.4 kg⋅hm-2 ,吸储Pb、Cd、Cu 分别为 13.2、4.4 、0.1 g⋅hm-2 ,其生态环境功能已经初步凸 显,可有效地减少这些元素在地表和土壤积累、迁移或随地表径流输出至生活环境的危害,对于海岸环境区域是非常有益的。 雨季高温(气温 t ≥35.5 ℃)胁迫下,海岸路网林群落的优势种群净光合速率日均达到 9.8 μmol⋅m-2⋅s-1 且乡土树种高于引进树种, 高山榕(Ficus altissima)的日最高净光合速率达到 14.3 μmol⋅m-2⋅s-1 ,较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高 0.4 μmol⋅m-2⋅s-1 、较塞楝(Kaya senegaiensis)高 2.2 μmol⋅m-2⋅s-1 ,优势树种适宜海岸滩头立地、高温胁迫的光合生理特点,是其速生长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南沙海岸;防护林群落;高温胁迫光合作用;生态效应 中图分类号:Q9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906 (2011 )05-0839-04 海岸防护林生态系统为海岸线防护的生态屏 湿度 79%。海岸防护林群落试验区位于为广州南沙 障,其抵御灾害、固堤防护、固碳释氧、净化环境 16 涌沿海岸固堤内构建防护林群落,6 个示范观测 等生态功能与海岸红树林具有同等环境生态效应。 林群落均连接呈一斑块分布,地理位置均为东经 海岸防护林群落在空间以其多层次的系统结构有 112°57′、北纬 21°46′,土壤类型为沙质土、盐分含 效地消减暴雨能量、涵养水源、减小侵蚀;以其有 量及地下水位若高,依据防护林群落构建优势种群 效的光合生理作用及生物化学过程同化大气 CO2 、 分 6 种示范模式,除海岸防污林群落外(郁闭度 吸储和固定 SO2 、NOx 及降解酸雨浓度、增加土壤 0.39、灌木高 0.9 m、地表高度 46%) ,其余 5 中森 有机质含量;以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机制对土壤理 林 群 落 灌 木 高 在 1.6~2.3 m 间 、 郁 闭 度 达 到 化、水质产生有效的生物机制[1] ,进而表征出显著 0.46~0.58 ,地表盖度 60.0%~85.0%。 的生态环境效应。广州南沙沿海区域实施“青山绿 各种结构的防护林群落的主要种群有:落羽杉 地-林带林区”工程以来,大面积的海岸人工防护林 (Taxodium distichum)、小叶榄仁(Terminalia mantaly)、 群落斑块分布于南海海岸滩涂,在海岸区域的生态 黄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