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速公路石拱通道裂缝产生原因分析及处理.doc

某高速公路石拱通道裂缝产生原因分析及处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某高速公路石拱通道裂缝产生原因分析及处理 1、概述 某高速公路第25合同段K74+760为1-4m石拱通道,洞顶填土12.64m,由于通道外侧发生沉降,导致整体式基础发生与通道轴线基本平行的纵向裂缝(见图1)。针对该情况,施工单位组织专门人员,每天对裂缝进行观测,分析查找裂缝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2、原因分析 2.1原地质情况 该通道地基处在挖方地段,但西侧为洼地,表层有积水和淤泥,基础开挖到基底设计标高附近时发现地基土为湿陷性黄土。这种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或在附加压力与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湿陷变形,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造成结构物失稳性变形。施工单位采用强夯法处理该通道地基,改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危害。 2.2原地基处理 原地基承载力为180Kpa,该通道地基承载力设计为300Kpa,原地基经强夯处理,锤重10t,底面积1.4018㎡,落距5.5m,最后两击的平均沉降量为10.5㎜,8.5㎜,13.5㎜。 强夯的治理深度h参考以下公式计算: h= 其中:P-锤重 H-落差 A-夯锤底面积 ρ-土的干密度 W-土的含水量 h= h= 5.15m 计算得强夯的治理深度h5m,地基处理满足设计施工要求。另经轻型触探仪检测得处理后的地基平均承载力为364.6Kpa,大于地基设计承载力300Kpa,同样得出地基处理后的承载力满足设计施工要求。 2.3裂缝观测 2006年5月17日,路基填土到通道顶标高时通道出现裂缝(裂缝宽度3㎜),以后每天有技术员进行裂缝观测,观测结果显示,前期每下一次大雨后裂缝宽度就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到2006年6月26日该通道的沉降开裂基本趋于稳定不变,到2006年7月3日,裂缝达到最大宽度40.1㎜,下表为实测裂缝宽度变化情况: 裂缝观测表 观测日期 天气情况 裂缝宽度(㎜) 观测日期 天气情况 裂缝宽度(㎜) 观测日期 天气情况 裂缝宽度(㎜) 5.17 晴 3.0 6.5 晴 26.5 6.24 晴 30.1 5.18 晴 3.0 6.6 晴 26.8 6.25 雨 30.1 5.19 晴 3.0 6.7 晴 26.8 6.26 雨 40.0 5.20 雨 3.0 6.8 晴 26.8 6.27 晴 40.0 5.21 雨 5.2 6.9 雨 26.8 6.28 晴 40.0 5.22 晴 5.2 6.10 晴 29.7 6.29 晴 40.0 5.23 晴 5.2 6.11 晴 29.7 6.30 晴 40.0 5.24 阴 5.2 6.12 晴 29.7 7.1 晴 40.0 5.25 晴 5.2 6.13 阴 29.7 7.2 雨 40.0 5.26 雨 5.2 6.14 晴 29.8 7.3 雨 40.1 5.27 晴 10.3 6.15 晴 29.8 7.4 晴 40.1 5.28 晴 10.3 6.16 晴 29.8 7.5 晴 40.1 5.29 晴 10.3 6.17 晴 29.9 7.6 晴 40.1 5.30 晴 10.3 6.18 晴 29.9 7.7 阴 40.1 5.31 晴 10.4 6.19 晴 30.0 7.8 晴 40.1 6.1 晴 10.4 6.20 晴 30.0 7.9 晴 40.1 6.2 晴 10.4 6.21 晴 30.0 7.10 雨 40.1 6.3 雨 10.4 6.22 晴 30.1 7.11 雨 40.1 6.4 晴 26.4 6.23 晴 30.1 7.12 晴 40.1 从7月12以后,施工单位仍安排了专门人员每周观测两次裂缝的变化情况,但裂缝宽度一直未发生变化,最大值仍为40.1㎜。 2.4钻芯取样 根据通道裂缝出现的情况分析可知,通道西侧地基存在问题。施工单位聘请201地质队对该通道做物探分析,发现通道基础下部存在局部空洞现象,但空洞具体宽度和深度不确定。后施工单位又组织采空区队伍对通道西侧进行钻芯取样,总钻进深度为106.6m,未出现异常现象,但在钻机平台下16.4m~17.2m(通道基础底面以下40㎝左右)处出现掉钻现象。经分析此掉钻段为湿陷性黄土地段,而通道西侧本为洼地,通道施工中雨水、施工临时用水都汇聚在基础西侧附近,该处的湿陷性黄土遇水自行塌陷形成空洞丧失承载能力,导致通道地基整体偏向西侧形成裂缝。 2.5原因总结 造成石拱通道沉降开裂的的原因有三点:一、通道基础为湿陷性黄土地基;二、施工过程中临时排水设施处理不当,施工中地表水流入通道地基以下;三、通道施工完且填土后仍有地表水从洞口和沉降缝处流入地基内。 3、处理方案 3.1地基加固 3.1.1在通道基础西侧外边缘2.0m处布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