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版权,请提出指正,我们将立即删除。
中国传统文化分析 布 成 良 一、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 汤因比、池田大作“展望21世纪”:我所预见的和平统一,一定是以地理和文化主轴为中心,不断结晶扩大起来的。我预感这个主轴不在美国、欧洲和前苏联,而是在东亚。..….并且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4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这样的统一正是今天世界的绝对要求。..….世界统一是避免人类集体自杀之路。在这一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式的中华民族。——《展望21世纪》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版p294-295 亨廷顿:“新世界的冲突根源,将不再侧重于意识形态或经济,而文化将是截然分割人类和引起冲突的主要根源。” “那些因为文化与能力的缘故而不想或不愿加入西方的国家,借着发展本身的经济、军事及政治力量与西方竞争。它们透过推动内部发展或与其他非西方国家合作来达到这一目的。这种合作最突出的形式是儒家-伊斯兰的连接,它的出现是要挑战西方的利益、价值与势力” 国学热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二、东西方文化的特征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 马克斯?韦伯:印度文明是东方文明的一支,其余的两支是中国文明和日本文明。 许烺光:印度教的生活方式,无论是从家庭结构、政治发展、文学艺术、宗教信仰或种姓制度去观察,它同东方的差别和同西方的差别一样大。 古代西方的“公民”概念在古代中国和印度是没有的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1、并非所有的城邦的人员都具有公民的资格,但公民是希腊城邦制度的基础 2、尽管妇女、奴隶和外邦人被排斥在公民之列,但公民并不是高贵血统的特权或专利。 精神领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异乡人,身体就是灵魂的坟墓,然而我们绝不可以自杀以求逃避,因为我们是上帝的所有物,上帝是我们的牧人,没有他的命令我们就没有权力逃避。”——罗素《西方哲学史》上p59 行为领域:在保护私有财产的基础上建立起尊重个人权益并限制个人权利的法律 梭伦改革(前594年):法律不是君主治理民众的工具,而是不同利益集团自由权利的有限让渡。 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八佾舞于庭”;“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1)将周礼中的“祭祀”内容神秘化,引申为宗教信仰体系 (2)将周礼中的“典章制度”内容条文化,演变为一套出成文法律体系 (3)将周礼中的“血缘”内容伦理化,发展为伦理的世俗精神。 墨子:“明鬼”“天志”;韩非子:“性恶”“明法” 孔子:“以仁释礼” 印度人信教,但没有“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印度人有法,但没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尊卑贵贱:印度人归结为业报轮回的世代因果;中国人归结为宗法群体的血缘关系 印度:肉体的生命和精神的生命一分为二 中国:肉体的生命和精神的生命合而为一 西方:法律、宗教、伦理;中国:伦理、法律、宗教;印度:宗教、法律、伦理。 西方:基本单位个体,“自我依赖” 物质层面关系:交换、对等、契约 情感上关系:相互尊重、均施博爱 法律约束行动;信仰凝聚精神 中国:基本单位家族,“相互依赖” 物质层面关系:互惠、有别、情愿 情感上关系:爱有差等、仁爱 伦理约束行为;道德凝聚思想 印度:基本单位种姓,“单向依赖” 物质层面关系:义务 情感上关系:隔绝 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征 1、政治思维取向:“道”的求索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识之者与?” (子贡) “曰:然。非与?”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篇》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以“仁”为本位的思想体系:仁=忠,孝。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子曰:“仁者,爱人”。泛血缘、拟血缘关系:见鸟兽之哀鸣,草木之催折,瓦石之毁坏,“是其仁之与瓦石而为一体也” 2、伦理道德 (1)整体主义 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扩大。 由家族本位引发的势必是整体主义。家族的整体利益直接关系每个家庭成员的切身利益,个人的社会地位是由家族的地位所决定的。 荀子: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2)伦常是治国安邦的重要工具 注重治国之道,而不注重制度研究。 “苟富贵,勿相忘”;“朝里有人好办事” 晋灵公,“赵盾弑其君” 3、重民 (1)为政者要修身正己:克己复礼 克服自己的私心、私欲。宋儒直接以公释仁,如“公而无私便是仁”,以去私作为为仁之方。 中国自古号称礼义之邦,礼在中国传统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