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诊断及治疗幻灯.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心人民医院疼痛科 “肌筋膜痛” 的术语辨析 广义:包括了任何软组织源的、与肌肉压痛有关的区域 性疼痛。 狭义: 特指由扳机点(Trigger Point,TrP)引起的疼痛。 推荐在狭义上使用该术语, 或者干脆使用“肌筋膜TrP”表示由TrP引起的肌筋膜痛综合征。 目前研究认为:肌筋膜痛实际上的病变部位不在肌筋膜,而 是在骨骼肌的运动终板部位,长期的肌筋膜痛会导致脊髓水 平的易化改变,急性疼痛转变为慢性疼痛。 肌筋膜TrP或肌筋膜痛综合征(MPS) MPS病生理 临床推测: 肌肉、韧带→附着/带动骨骼→应力集中/ 交汇 MPS临床表现小结 ⑴ 局部肌肉痛:慢性持续性酸胀痛或钝痛 紧束感/重物压迫感/运动痛(牵涉/卡压) MPS诊断标准 美国 5主要+1次要 主要标准: 1. 主诉区域性疼痛 2. 触发点牵涉预期 分布区感觉异常 3. 受累肌触诊紧带状感 4. 沿紧带状区走行某点 剧烈点状疼痛 5. 测出某程度运动受限区 治疗原则 ⑴ 去因:如抗风湿,改正姿势,定时工作 ⑵ 改善血供:体疗 — 抗地心引力肌肉锻炼 按摩、热疗(红外线、激光、拔火罐、针灸、超声、湿热、喷雾、透热、经皮刺激、电针) ⑶ 消炎镇痛: ⑷ 抗忧郁: 以上有效但不痊愈,复发率高 微创治疗: 微创技术 穿 刺 目的:松解局部粘连,消灭触痛点 远期效果,防复发 / 加重 枝川阻滞 / 类固醇/ 水针 - 急性 小针刀,乙醇 / 酚甘油 - 局限 密集型温质针 – 非神经部位 肉毒素 - 痉挛性 射频热凝 – 所有,尤其神经部位 注射疗法特点 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合理的药物,准确的送至最需要治疗的病变部位,达到最满意的效果。 操作简便易学 注射治疗技巧 通过最有效的治疗方案,熟练的穿刺技巧,病灶区域的靶点注射。 压痛点的确立:以棉签或手指反复确定。 穿刺注射技巧:注射时最好复制出原有疼痛及放射痛,加压注射可起到液体分离的最用,穿刺针反复捣刺或摆动可起到切碎钙化点,分离粘连之作用。 小针刀疗法 密集型温质针 密集型温质针效果 射频热凝疗法 射频热凝疗法,科学性强 岗下肌 射频热凝疗法 需进一步研究!! MPS诊断要点 微创治疗消灭MPS压痛点 改善肌肉血供 有效解除肌筋膜疼痛 是整个综合治疗计划中一个重要部分 治疗前要明确诊断, 病人理解治疗计划 同时处理椎管内受压、骨疏松症、高血压、糖尿病、心理疾病等 多部位/ 大范围MPS 治疗时注意给镇痛药 肌肉起止点 / 肌腹 固定疼痛区 2.肌肉固定触痛点,按压触痛点引发肌远端分散痛 3.肌肉血供不足痛加重 4.肌肉活动痛(功能受限) *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诊断和治疗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MPS .症状: 长期局部疼痛 .体征: 固定压痛点 + 肌肉紧张 原因: 肌筋膜局部粘连/疤痕/挛缩 人在一生中会有肌筋膜损伤至少一次以上 发病率高达30-93% 过度运动 / 姿势→ 肌炎→ 心理压抑→ 肌肉局部供血调节↓ ↓ ↓ 肌筋膜微小撕裂→ 渗出物→ 沉积钙化 ↓ ↓ 疤痕(粘连)→ 肌挛缩 →刺激传入N纤维对致痛物敏感 血管(数/管径)↓ 肌缺血 / 缺氧 肌节生理挛缩 肌缺氧 疼痛 MPS病生理 ① 肌肉中一束被无菌性炎症肌膜包绕肌纤维,硬 ② 有病变的皮神经 ③ 增生炎症脂肪结缔组织, 与深筋膜紧密相连 ④ 运动神经进入肌肉的部位 临床 痛性结结节病理特点 动物实验: 肌原纤维破坏 线粒体损伤 渗出 疤痕 高能磷酸↑ ⑵ 缺血痛:局部受凉 / 疲劳、气温冷、深夜、晨、傍晚 情绪不佳 / 长时静止 / 运动过度加重, 活动/按摩/理疗减轻 ⑶ 固定压痛点:一侧 / 局部肌肉紧张,僵硬 肌肉起止点附近 / 两组不同方向肌肉交接处 深部可摸到痛性硬结 / 肌索 ⑷ 肌肉损伤史: 局部 / 临近部位 头、颈、肩、背、腰、骶、肘、膝、足底腱膜 (5)85%慢性疼痛原发 / 继发 MPS:骨质疏松症、椎间盘突出、颈椎病、后支综合征、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次要标准: 压触痛点重复 主诉痛或感觉异常 2.横向抓触/针刺触痛点 诱发局部抽搐反应 3.伸展肌肉或注射 触痛点可缓解疼痛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