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
附件二:
《穗莞深城际轨道跨东江南支流大桥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穗莞深城际轨道跨东江南支流大桥桥梁过海段长约710m,采用单孔双向通航,通航净宽247m,通航净高34m,满足通航要求。大桥主桥采用(143+264+143)m加劲连续钢桁梁,两侧接(50+80)m跨度的连续梁的孔跨布置。桥梁宽14m,钢桁梁横向采用两片主桁,桁间距13m。水中共设6个桥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其中每个主桥墩采用12根φ2.8m钻孔桩,每个边墩采用12根φ1.8m钻孔桩。本项目工程总投资约4.11亿元。
根据《海籍调查规范》,本工程申请的跨海桥梁用海面积为2.3864公顷;两岸各占用海域岸线32m,共占用海域岸线64m。
本工程施工期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钻孔灌注桩钻孔施工过程中钻孔清孔抽吸钻渣环节,主要污染物为悬浮泥沙。经计算可得,水上施工桥梁钻孔灌注桩钻渣产生量为12395m3,
此外,施工队伍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船舶的含油污水和生活垃圾也会对海洋环境产生污染。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量为31.5m3/d(以每人排污量0.315m3/d计),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放或者外运做肥料用。机舱油污水按照船舶管理规定,要定期由相关部门进行回收到规定的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施工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00kg/d
穗莞深城际轨道为客运铁路专线,设计采用电力牵引的动车组。营运期间,大桥桥梁本身并不产生污水,同时客运铁路于其上运行也不会有污水及固体废物排放,对海洋环境不会产生影响。根据施工设计,桥面的含尘雨污水也将通过排水管统一沿桥引出东江南支流以外,集中处理。雨污水不直接排入东江南支流中,对东江南支流海洋水质环境基本没有影响。
工程完工后水动力条件和地形改变,工程建设后会改变局部海域的水动力和泥沙冲淤环境。工程的施工对海洋生态也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工程建设还将会对其它海洋活动和通航环境产生影响。
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水质状况
根据2011年4月的调查结果分析,调查区域所有站位的总汞、砷、锌、镉、铅和铜等6个监测要素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PH、溶解氧(DO)、COD、油类、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存在超标现象。其中,涨潮期间,PH表底层水体分别有57.7%和73.1%的站位超标,COD表底层水体分别有65.38%和42.31%的站位超标,油类表底层超标率都为7.7%,活性磷酸盐表底层水体分别有26.9%和23.1%的站位超标,溶解氧及无机氮全部超标;落潮期间,PH表底层水体均有96.2%站位超标,COD表底层水体分别有38.46%和30.77%的站位超标,油类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表底层水体分别有80.8%和76.9%的站位超标,溶解氧及无机氮全部超标。无机氮超标程度较高,为该海区最主要的污染因子。
根据2011年8月的调查结果分析,海水的油类、汞、锌、镉、铅和铜含量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没有超标样品;pH的超标率为70%,其中表层超标率75%,底层超标率62%;溶解氧的超标率为100%;化学需氧量的超标率为95%,;活性磷酸盐的超标率为55%;无机氮的超标率为100%,100%劣于第四类水质标准,超标较严重,由冲淡水携带的陆源污染物是导致无机氮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
(2)沉积物质量状况
根据2011年8月的调查结果分析,调查海区沉积物粒度类型主要有粉砂(T)和砂质粉砂(ST)。调查站位沉积物样品中有机碳、硫化物均未超标,铜、铅、镉、锌、汞、石油类有超标,其中铜、铅、镉、锌、石油类的超标率都为66.67%,均是P1、P2、P8和P11站超标,汞的超标率为50%,超标站点为P1、P8和P11站。除部分站点铜和石油类超二类沉积物标准外,其余因子均满足二类标准要求。
(3)生物环境状况
①2011年4月调查
调查海区叶绿素a涨潮时各站平均含量变化于(0.68~70.3) mg/m3,平均值为38.7mg/m3;落潮时各站平均含量变化于(0.31~41.4) mg/m3,平均值为10.6mg/m3;落潮时含量明显低于涨潮时。调查海区初级生产力变化范围涨潮时为(0.51~35.98)×102mg?C/(m2?d),平均为16.89×102mg?C/(m2?d);落潮时为(0.21~19.20)×102mg?C/(m2?d),平均为4.88×102mg?C/(m2?d);落潮时生产力水平低于涨潮时。
浮游植物方面,调查海域共出现浮游植物6门24属46种,硅藻种类最多;浮游植物丰度在18.2×104~838.4×104 cells.m-3范围,平均为244.0×104 cells.m-3;浮游植物优势种有变异直链藻、细弱海链藻、丹麦细柱藻、中肋骨条藻、具槽直链藻、岐射盘星藻6种;浮游植物多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