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宰相魏征 经典故事.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铜为镜   【词 目】 以铜为镜   【发 音】yǐ tong weí jìng   【近义词】 以古为镜 以史为镜 以史为鉴   【出 处】《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解释】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同“以古为鉴”。   【应用】“以史为镜”出自 唐太宗李世民之口。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 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高评价。现在也有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意思一样。   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唐太宗)   《宋·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 魏徵》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唐太宗李世民喜听与善取各种献议,深谙“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之理。其直谏大臣魏徵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劝太宗宜内自省,居安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后魏徵逝死,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叹曰:“以铜为镜,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以史为镜,可知历朝以来,存亡兴替;‘以人为镜’,可观人之举措,以明本身得失,吾 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已死,吾亡一镜矣。”   “以人为镜”乃指以人为借鉴。即将其成败得失,引以为鉴,以免 重蹈覆辙。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百科名片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成语,意思是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唐朝时,唐太宗问宰相 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太宗的话演变而来。 目录 拼音 英文 释 义 出 处 示 例 成语故事 拼音 英文 释 义 出 处 示 例 成语故事 展开 拼音   jiān tīng zé míng ,piān xìn zé àn。 英文   Listen to both sides and you will be enlightened;heed only one side you will be benighted. 释 义   兼听:多方面听取不同意见。明:明辨是非。暗:糊涂,辨不清事实真相。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出 处    汉· 王符《 潜夫论·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示 例    唐朝人 魏徵说过:“~。”   ★ 毛泽东《 矛盾论》   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辩明是非得失;只听一方面的意见,就信以为真,往往要作出错误的判断。汉代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故人君通必兼听,则圣日广矣;庸说偏信,则愚日甚矣。”《资治通鉴》 唐太宗贞观二年:“上问 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原文]   ⑴上问⑵魏徵曰:“⑶人主何为而⑷明,何为而⑸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⑹尧清问下民,故⑺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⑻共、鲧、欢兜不能⑼蔽也。秦二世偏信⑽ 赵高,以成⑾望夷之祸;⑿梁武帝偏信 朱异,以取⒀ 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 虞世基,以致⒁ 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⒂广纳,则⒃贵臣不得⒄拥蔽,而下情得以⒅上通也。”上曰:“善。” [释文]   唐太宗问魏徵:“君主怎样能够明辨是非,怎样叫昏庸糊涂?”魏徵答:“广泛地听取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个人就会昏庸糊涂。从前帝尧明晰地向下面民众了解情况,所以三苗作恶之事及时掌握。帝舜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故共、鲧、驩都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因受贿被下臣勿入;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死于 扬州的彭城阁兵变,所以人君广泛听取意见,则宦官不敢蒙蔽,下情得以上达。”唐太宗说:“好啊!”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