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从端午看日本文化中的中国元素
【摘要】本文以中日共有的节日端午为中心,通过对日本端午节中“中国元素”的探索,分析研究日本文化中的中国元素。阐述了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骨”与“气”的关系,并提出了中国文化为“骨”,日本文化为“气”,“气”无“骨”不立,“骨”无“气”不长的观点。
【关键词】端午节;文化;中国元素;骨;气
传统节日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对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节日中的各种习俗,寄托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望与憧憬,以期待达到人人和谐的社会和“天人合一”的境界。我们过节,是对祖先留下的文化的传承,是文化之精神所在,这是自远古而来的,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财富。作为我们的近邻,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如日本传统节日中的“五节句”i就来源于中国,后来经过自己逐渐发展演变成了如今具有日本特色的“中国节”。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认为中国文化是使日本文化从豆浆转化为豆腐的卤水,可见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关系之密。中国与日本同属东亚文化圈,日本民族依赖中国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一过程是相当漫长的,其社会、政治、文化的进步也是一点点完成的。笔者认为,日本文化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对中国文化的逐渐吸收、消化、改造,经绳文、弥生、古坟文化,飞鸟、白凤文化,奈良天平文化,平安文化,镰仓武士文化,室町文化,安土桃山文化,江户文化ii的发展,最终才形成了能够反映日本民族特性的独特文化。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我们的典章制度、民俗习惯、哲学思想等,均被好学而又勤奋的日本民族“拿去”,端午就是其中之一。如今端午节已在一衣带水邻邦生根发芽。端午传入日本后,日本将其文化内涵与自身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继承了内涵,结合自身特点经过吸收改造,把中国的端午变成了祈祷男孩健康成长的“男孩节”。iii如今,日本在阳历的5月5日这一天,庆祝他们自己的端午,也就是日本的“男孩节”。究其中国元素,不难发现,日本端午借中国端午文化之“骨”,使其充满一种日本式的精神,这恰恰是一种文化之“气”的体现。
一、中国的端午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端午节。作为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等。“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五”就是五月的第一个五即“初五”。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所以“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端午原本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说法不一,有说是源于纪念屈原的,有说是源于纪念伍子胥的,有说是源于纪念孝女曹娥的,还有说是源于纪念女诗人秋瑾的等。一般较为公认的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这一天,赛龙舟作为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划船去追赶拯救的故事。于是,每年的五月五日划龙舟来纪念,借此驱散江中之鱼,免得吃掉屈原的身体。端午这一天必不可少的当是吃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起初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关于吃粽子的含义,一是因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特别适合小孩与当官的人吃;二是因为“粽”和“宗”音近,取“光宗耀祖”之意。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成为端午节的一个标志,更是成为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个标志。
端午节这一天我们还会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等。此外还佩戴配饰,如豆娘、艾虎、香囊、系五彩线、长命缕等,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还有的地方进行吃咸鸭蛋,画额,悬钟馗像,也有的地方进行吃五黄,躲端午,饮蒲酒、雄黄、朱砂酒,采茶、制凉茶,洗沐兰澡,采药,用符图驱邪、斗草等活动。因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端午各具特色,不一赘述。
二、日本的端午
日本人也过端午节,日本的端午有着别样的情趣。日本的端午节又称“菖蒲节”。和中国一样,也有“五月最初的五日”的意义。中国的端午节习俗大约是在中世纪初传入日本的。而中国端午节吃粽子、洗菖蒲等习俗,传到日本,约是在平安时代。因此关于日本端午节,一说是自奈良时代以来就有的节日。另一说则认为日本平安时代的贵族阶层最先引进了中国的端午节,而后传入民间。到了日本的江户时代,端午节的各项要素已普遍存在于民间生活之中,日本的端午节基本成型。
起初日本的端午节也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但在1868年的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新年被改在了元旦,以至于日本一年中的“行事”iv便全由农历改成了阳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