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物理基础 03 氢原子光谱 玻尔理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假设一个波长?=300 nm的光子 被处于第一激发态的氢原子吸收,求发射电子的动能。 ? 处于第一激发态的氢原子的电离能 波长?=300 nm的光子的能量 氢原子电离后发射电子的动能 经典物理在解释热辐射上的困难 普朗克能量子论 1900年 经典物理在解释光电效应上的困难 爱因斯坦光量子论 1905年 经典物理在解释氢原子论上的困难 玻尔氢原子理论 1913年 旧量子论 量子理论正是在解决这些科学实验同经典物理学的矛盾中建立起来的。 * * 连续光谱。 特点:光谱看起来不是一条条分立的谱线,而是连在一起的光带。 即连续分布的包含有从红光到紫光各种色光的光谱。例如白炽灯丝发出的光、烛焰、炽热的钢水发出的光都形成连续光谱。 稀薄气体或金属的蒸气的发射光谱是明线光谱。 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说明原子只能发出几种特定频率的光。不同原子的亮线位置不同,说明不同原子的发光频率是不一样的,因此这些亮线称为原子的特征谱线。 各种原子的吸收光谱中的每一条暗线都跟该种原子的原子的发射光谱中的一条明线相对应。这表明,低温气体原子吸收的光,恰好就是这种原子在高温时发出的光。因此吸收光谱中的暗谱线,也是原子的特征谱线。 * * * * 电子以速度υ 在半径为 r 的圆周上绕核运动时,只有电子的角动量 L 等于h/2? 的整数倍的那些轨道才是稳定的 * 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913年,玻尔将普朗克量子假说运用到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建立了与经典理论相违背的两个重要概念:原子定态能级和能级跃迁概念。电子在能级之间跃迁时伴随电磁波的吸收和发射,电磁波频率的大小取决于原子所处两定态能级间的能量差。 * * * * 用经典力学质点运动的 “轨道” 概念去描述原子系统中电子的行为,符合微观粒子的运动客观规律吗 年轻的法国物理学家路易 德布罗意终于迈出了新的一步 氢原子巴尔末线系 当 n=3,4,5,6,为四条可见光谱线H?、H?、H?、H? 当n=7,8,9,10,为四条紫外部分谱线。 巴尔末公式 Ha: 红色 656.210nm; Hb :深绿 486.074nm Hg : 青色 434.010nm; Hd ;紫色 410.120nm 1890年,瑞典物理学家里德伯提出普遍的方程 —— 里德伯常数 1908年,瑞士物理学家里兹提出组合原理 波数表示 光 谱 项 巴尔末公式 * 莱曼系 巴尔末系 帕邢系 布拉开系 普方德系 氢原子光谱不是不相关的,而是有内在联系的。表现在其波数可用一普遍公式来表示: 式中: n取从(k+1)开始的正整数,即 对应一个m就构成一个谱线系。 每一谱线的波数都等于两项的差数。 (广义巴尔末公式) —— 氢原子各谱系的名称 赖曼线系__1914年__紫外区 巴尔末系__1885年__可见光 帕邢线系__1908年__红外区 布拉开系__1922年__红外区 普丰德系__1924年__红外区 哈弗莱系__1953年__红外区 * 氢原子能级跃迁 与光谱系 莱曼系 巴耳末系 帕邢系 布拉开系 * 莱曼系 巴尔末系 帕邢系 布拉开系 普方德系 氢原子光谱不是不相关的,而是有内在联系的。表现在其波数可用一普遍公式来表示: 式中: n取从(m+1)开始的正整数,即 对应一个m就构成一个谱线系。 每一谱线的波数都等于两项的差数。 (广义巴尔末公式) * 令: 有: 称为光谱项。 氢原子光谱的规律: 1)光谱是线状的,谱线有一定位置。这就是说,谱线有确定的波长值,而且彼此是分立的。 2)谱线间有一定的关系,例如谱线构成一个谱线系,它们的波长可以用一个公式表达出来,不同系的谱线有些也有关系,例如有共同的光谱项。 3)每一谱线的波数都可以表达为二光谱项之差: (里兹合并原理)   任一条谱线的波数都等于该元素所固有的许多光谱项中的两项之差, 这是里兹在1908年发现的。 * 1913年,玻尔在卢瑟福的有核模型的基础上,推广了普朗克和爱因斯坦的量子概念,并引用到原子中来。并结合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关于氢原子模型的三个假设,奠定了原子结构的量子理论基础。为此他获得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的三个重要假设: 定态假设 量子化条件假设 频率条件假设 03 玻尔理论 电子围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 —— 有向心加速度 电子在稳定的轨道上运动 ! 应用量子化概念 结合里德伯—里兹组合原理 玻尔提出三个基本假设 作为氢原子理论的出发点 玻尔关于氢原子的三个假设 定态假设 —— 原子处于一系列能量不连续的稳定轨道上 频率条件 —— 原子从定态En跃迁到定态Ek 发射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