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理论第三讲演示文稿.pptx

  1.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官方的PS,不多见啊 (常见);究竟是谁穿了增高鞋垫?(新闻照片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第三讲:新闻真实 ;2014年8月“湘潭产妇死亡事件”;;2014年12月20日手术室拍照事件;; 然而,真相却是: 12月22日上午,西安凤城医院涉及手术室自拍事件的当事医生,手足显微外科主任郑晓菊边叙述事件经过边流泪,那天是8月15日手术室的最后一台手术,一位40多岁农民工,腿部严重受伤,难度很高,手术没吃没喝7小时,终于为患者保住了左腿,心情很激动,也为告别这个手术室,所以拍照留念。(法制晚报 12月22日) ;两件案例的共同特点: (1)事件初期,只报道照片爆出者的信源及爆料内容,缺少对另一方信源——院方;自拍医生们的采访。 (2)采用形容词、带有煽动性质的词语,“手术台前自拍”、“一边手术一边自拍还打V字手势”等拟写新闻标题。 (3)选择部分事??报道,没有将全部事实揭示出来,带有主观选择性也是一种不客观。 ;案例:;新闻传媒行业专用;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传媒行业专用;新闻十大基本原则 1.新闻工作首先必须做到对真相负责。 2.新闻工作首先必须忠于公民。 3.新闻工作的本质是用核实加以约束。 4.新闻从业人员必须独立于被报道对象 5.新闻必须成为权力的独立监督者。 6.新闻必须成为公众批评和妥协的论坛。 7.新闻必须努力使重要的信息有趣并且和公众息息相关。 8.新闻必须做到全面均衡。 9.新闻从业人员有义务根据个人良心行事。 10.公民对新闻也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二、新闻真实是事实的真实;马克思:有机的报纸运动 “一个报纸记者也只能把他自己视为一个复杂机体的一个小小的器官,他在这个机体里可以自由地为自己选择一种职能。例如,一个人可以侧重于描写他从民众意见中获得的有关贫困状况的直接印象,另一个人作为历史学家则可以谈论这种状况产生的历史,沉着冷静的人可以谈论贫困状况本身,经济学家则可以谈论消灭贫困的办法,而且这样一个问题还可以从各方面来解决:有时较多地着眼于地方范围,有时较多地着眼于同整个国家的关系等等。这样,在有机的报纸运动下,全部事实就被揭示出来。”(全集2版1卷358页,译文有改动) 这里谈到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都是指报社中熟悉这些方面的记者,不是指外来的人。 ;对新闻真实性特点的认识:过程真实。对一定事实完整面目的揭示需要一定的时间,必须通过报刊不断报道实现。 马克思:“这样,在有机的报纸运动下,全部事实就被揭示出来。最初,这个完整的事实只是以同时发展着的各种观点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些观点有时有意地,有时无意地揭示出现象的某一方面。但是归根到底,报纸的这种工作只是为它的一个工作人员准备材料,让他把材料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报纸就是这样通过分工——不是由某一个人做全部工作,而是由这个人数众多的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担负一件不大的工作——一步一步地弄清全部事实的。”(全集2版1卷358页,译文有改动);对新闻真实性特点的认识:需要报刊之间的合作,不同性质、特征的报刊相互补充。 马克思:“在人民报刊正常发展的情况下,总合起来构成人民报刊实质的各个分子,都应当(起初是单个地)表现出自己的特征。这样人民报刊的整个机体便分裂成许多各个不相同的报纸,它们具有各种不同而又相互补充的特征。……只有在人民报刊的各个分子都可能毫无障碍、独立自主地各向一面发展并各成一行的条件下,真正的‘好的’人民报刊,及和谐地融合了人民精神的一切真正要素的人民报刊才能形成。”(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86页);三、新闻与真实并非同一回事 宏观上,新闻只能选取很少的事实加以报道,因而呈现世界的真实程度是有限的 即使是最独立、公正的媒体,无论怎样努力展现不同的声音和事实,新闻只能是“弱水三千我取一瓢饮”(小作业:介绍弱水) ,一些事实因为被媒体关注而得到放大,另一些事实没有被关注而销声匿迹。;因而,新闻所反映的世界的真实程度,是有限的。 媒介并非如一些人们所说的,是一面反映世界的镜子,按照世界本来的多样性反映社会现实。 传媒造就了一种“媒介世界”,它与“现实世界”并不等同。 我们在很大程度上生活在“媒介世界”里。;任何报道都只能是对事实的一种简约的、一定程度上割断的、扬弃的、概括性质的报道,不可能完全将事实原原本本地展现,即使电视新闻也是这样。 一位法国学者写道:“我们可以稍稍夸张地说,50位机灵的游行者在电视上成功地露面5分钟,其政治效果不亚于一场50万人的大游行。”(布尔迪厄、哈克《自由交流》22页,三联1996版) 这并不是说,新闻就必然都是假的,而是说,我们需要经过努力,才可能做到全面、客观地反映事实的“真实”。 ;地图不是疆域,同样道理,新闻也不是事件本身。新闻虽然非虚构,但它并不是现实,甚至不完全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