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颈部硬膜外阻滞后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
刘益善1 张弘2 范宇1
(空军总医院:1中西医正骨疗法中心,2疼痛门诊,北京 100036)
摘 要: 目的 探讨采用颈椎硬膜外阻滞后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 230例自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门诊及住院的颈椎病患者,首先采用颈椎硬膜外阻滞疗法,消除或减轻椎管内因无菌性炎症引起的充血、水肿、粘连,改善局部的微循环,解除或减轻椎旁肌肉的痉挛状态,然后采用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以改善颈椎曲度,纠正小关节的错位,解除神经和血管的压迫和刺激症状。结果 临床治愈82 例,明显好转95例,好转4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6.52%。结论 采用颈椎硬膜外阻滞后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椎病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满意。
关键词: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硬膜外阻滞疗法、颈椎病、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1.550.5;R614.4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刘益善,男,黑龙江省哈尔滨人,学士, 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颈腰椎病变,发表论文21篇。电话:(010
E-mail: lzs868@
张弘,女,黑龙江省哈尔滨人,学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硬膜外阻滞、骶管阻滞、针刀、针灸等疗法治疗颈腰椎病变,发表论文30余篇。电话:(010E-mail: grxzh@
通信作者:刘益善,电话:(010收稿日期:2008-9-1;修回日期:2008-
颈部硬膜外阻滞后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
刘益善1 张弘2 范宇1
(空军总医院:1中西医正骨疗法中心,2疼痛门诊,北京 100036)
为了探讨采用颈椎硬膜外阻滞后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自2003年8月至2008年8月,我院中西医正骨疗法中心及疼痛门诊采用颈椎硬膜外阻滞后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椎病患者230例,结果满意,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颈椎病患者230例,其中男129例,女101例;年龄30岁以下者27例,31~40岁58例,41~50岁109例,大于50岁36例;病程1年以内40例,1~5年111例,大于5年79例。其中颈型74例(以颈、肩、背部酸痛为主要症状),神经根型90例(伴有上肢麻木疼痛等症状,有的患者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或压颈试验阳性),椎动脉型66例(伴有头晕、头痛等症状,脑血流图显示椎动脉供血不足)。以上病例均结合颈椎X片、CT或MRI检查确诊为颈椎病,并排除肿瘤、结核、急慢性化脓性炎症等疾病。
1.2 方法
1.2.1颈椎硬膜外阻滞法:患者侧卧位,充分低头,暴露颈部,选择C7-T1的椎间隙穿刺。具体操作步骤:①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麻醉。②定位后,穿刺针由C7-T1的椎间隙刺人皮肤、皮下、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针尖向患侧倾斜约45度左右。③针尖通过黄韧带有落空感后,拔出针芯,回吸无脑脊液,注气无阻力,即确认为穿刺针已进入硬膜外腔,将穿刺针的勺状面转向头侧,再次回抽无异常后,缓慢注入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0.5~1ml,胞磷胆碱注射液500mg,维生素B12 2~3 mg,川芎嗪注射液80mg,罂粟碱注射液30mg,生理盐水5~10ml。④注射完毕,缓慢出针,观察10~30分钟,患者无不良反应后即可离院。⑤嘱患者卧床休息1天,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2~3次。注意:颈椎硬膜外注射切勿刺破硬脊膜,一旦刺破硬脊膜,应放弃注药,只要不注入药物,流出少量脑脊液,一般不会产生症状;利多卡因注射液用于皮肤麻醉,切忌注入硬膜囊,以免造成呼吸抑制;老年患者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应慎用类固醇类药物,以免发生副反应。
1.2.2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硬膜外阻滞第二天即可进行,患者端坐位,颈部自然放松,向旋转受限的一侧主动旋至最大限度。术者立于患者背后,先用触诊法查清歪斜的颈椎棘突,一手拇指顶推高起的棘突,其余四指扶持颈部,另一手掌心对准下颏,五指握住下颌骨;或前臂掌侧面紧贴下颌体,掌心抱住后枕部。将抱头的手向直上牵提和向受限侧旋转头部。与此同时另手拇指向颈前方轻微顶推棘突高隆处。如手法熟练,拇指可向对侧水平方向顶推偏歪棘突。此时多可听到一响声,感觉指下棘突轻度移位。嘱患者头颈处中立位,触诊棘突如已拨正,手法即完毕。手法复位后,嘱患者酌情限制颈部活动,对颈椎不稳定的患者,治疗期间可应用颈围保护颈部,并作适当的颈部肌肉锻炼,使患椎逐渐稳定,以巩固疗效。手法每周治疗1~2次,共治疗4~6次。注意应用本手法时一定要轻柔、准确、酌情用力,力求稳、准、轻、巧,切忌粗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广东省云浮市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pdf VIP
- GB5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pdf VIP
- 6MW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方案可研报告(EMC).docx
- NHA-509稳态工况法工控柜安装手册V1.1.doc VIP
- 办公设备采购(电脑、打印机等)投标方案.docx VIP
- 南华NHA509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操作规程24页.pdf VIP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单元测试题(可打印).docx VIP
- 可行性研究报告-财务分析表格-全部带公式-准完美版.xls VIP
- PLC控制的Z3050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报告讲解.pdf VIP
- 公安局辅警招聘考试试题库《综合理论知识》(含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公安工作基本知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