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2
XXXX技术信息有限公司
PAGE 23
XXXX技术信息有限公司
基坑第三方监测方案
方案编写:
审 核:
批 准:
XXXX技术信息有限公司
目录
TOC \o 1-2 \h \z 一、工程概况 4
二、监测目的 4
三、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4
四、监测内容 4
五、监测技术要求及报警值 5
(一)、监测精度要求 5
(二)、监测点技术要求 6
(三)、监测项目警戒值 6
六、监测频率 7
七、监测实施方法 7
(一)、沉降监测实施方法 7
(二)、水平位移监测实施方法 10
(三)、结构及土体侧向位移监测实施方法 13
(四)、地下水位监测实施方法 19
八、拟投入的仪器设备 21
九、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21
(一)、质量控制流程 23
(二)、监测作业的质量监察制度 24
(三)、质量监控及项目完工质量验收制度 24
(四)、工程监测文件设计的审批规定表 24
(五)、科学的资料质量管理制度 24
(六)、保证仪器、人员配置到位 25
(七)、监测项目质量保证措施 26
十、信息化监测及成果反馈 27
(一)、监测信息化 27
(二)、监测成果报告 29
十一、监测点布设图 30
(一)、基坑监测点布设图 30
十二、工程报价 30
一、工程概况
二、监测目的
通过监测各种变形数据(基坑的水平位移,结构及土体侧向位移、地下水位、支撑轴力、立柱沉降、锚杆拉力、建筑物倾斜等), 及时反应工程的各种施工影响,并做出相应措施,保证工程的安全和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过大的影响,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一般可达到以下四个目的:
1、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
2、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优化设计;
3、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水平提供依据;
三、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J50007-2002 )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
3、《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GBJ502O2-2002 )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YS5229-1996 )
6、《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7、XX省标准《 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 (DBJ/T15-20-97)
8、行业标准《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99 )
9、《 XX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 (GJB 02-98 )
10、《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 )
四、监测内容
基坑的监测内容包括:基坑及三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周边建(构)筑物、河堤、公路、高压铁塔等。主要的监测项目有:基坑水平位移、结构及土体侧向位移、地下水位、、地(路)面沉降等。
五、监测技术要求及报警值
(一)、监测精度要求
1、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mm )
设计控制值
≤30
30~60
>60
监测点坐标中误差
≤1.0
≤1.0
≤1.0
注:监测点坐标中误差,系指监测点相对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等)的坐标中误差。
2、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精度(测斜)(mm)
基坑类别
一级
二级和三级
系统精度mm/m
0.10
0.25
分辨率mm/500mm
0.02
0.02
注:测斜管长度应超过围护结构深度不小于2~3m 或不小于所监测整体稳定的土层深度;测斜管与钻孔之间孔隙应填充密实。
3、沉降监测精度(mm )
竖向位移报警值
≤20(35)
20~40(35~60)
≥40(60)
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
≤0.3
≤0.5
≤1.5
注:1.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系指相应精度与视距的几何水准测量单程一测站的高差中误差;2.括号内数值对应于基坑周边地表及立柱的竖向位移报警值。
4、地下水位监测宜通过孔内设置水位管,采用水位计等方法进行测量,水位孔深度宜在最低设计水位下2~3m,地下水位监测精度为1mm
(二)、监测点技术要求
1、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最大程度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并应满足监控要求。
2、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不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并尽量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
3、监测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的位置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
4、在监测对象内力和变形变化大的代表性部位及周边重点监护部位,监测点应适当加密。
5、应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必要时应设置监侧点的保护装置或保护设施。
(三)、监测项目警戒值
根据基坑等级、周边环境及施工方法等实际工程状况,确定相应监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