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论文:各种各样的药物不良反应.docVIP

药物不良反应论文:各种各样的药物不良反应.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药物不良反应论文:各种各样的药物不良反应 [关键词] 药物; 不良反应 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旧药换新装不断涌现,药物不良的报道也不断增加,药物不良反应致死的报告也时有发生,使我们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感到恐慌,我把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大家探讨。 1 下面是我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过的各种各样的药物不良反应。 最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症状常在注药后1—5min内出现,多表现为急性反应,来势凶猛,有的来不及抢救即已死亡。 1.1 过敏性休克的表现:病人首先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燥不安,冷汗,心悸。接着胸闷,心律失常,脉率细速,血压迅速下降甚至神志不清,深度休克。发生在青霉素、阿洛西林、头孢三嗪、头孢唑林、环丙沙星、鱼腥草、骨肽、喜炎平、克林霉素等,其中青霉素、鱼腥草、骨肽、喜炎平、克林霉素都有致死病例报道。其中有一例“骨肽”过敏死亡在本院发生。 1.2 过敏性哮喘的表现:开始感觉咽喉部发痒,咳嗽,喷嚏,声音嘶哑,迅速出现喘息,喉梗阻,顽固性支气管痉挛,呼吸急促,严重者紫绀甚至肺水肿。发生在青霉素、头孢三嗪、鱼腥草等。 1.3 早期出现皮肤潮红,瘙痒,风团样皮疹或一过性血管性水肿。 1.4 先手足麻木,从末梢到近心端,后四肢失去知觉,见于穿琥宁、炎琥宁。 1.5 胸闷、腰背剧痛、呼吸困难,见于参麦。 1.6 频繁咳嗽、刺激性呛咳、咽干、咽紧见于吉它霉素、丹红、舒血宁。 1.7 寒战也是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 1.8 剥脱性皮炎:多见于磺胺类(大多发生在10天后)可持续1个月左右。先是体温高达37-40℃,开始象湿疹、猩红热型药疹,继而脱下大量片状鳞屑甚至毛发、指甲。 还有一些是我们临床工作中不易发现、不易识别的药品不良反应,如下: 1.9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引起了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皮肤过敏及光敏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循环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泌尿系统反应、呼吸系统反应、跟腱炎和局部刺激症状等。本人在临床工作中见到最容易发生的是皮肤过敏、局部刺激症状、循环系统反应等,还有1例是老年男性慢支患者用左氧氟沙星针致跟腱炎。 1.10 据报道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发生: 1.10.1 跟腱破裂的危险性会增加,跟腱是位于踝关节后方的韧带样组织,负责足部的伸展。对于那些使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老年人,这种危险性是最高的,如果患者同时还服用甾体类抗炎药,不管是现在正在服用,还是以往曾经服用过,他们发生跟腱断裂的可能性都会更高。如果患者已经在使用甾体类抗炎药,就应该尽量避免同时应用喹诺酮类药物。 1.10.2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出现嗜睡、头痛、头晕及肢体麻木等轻微症状,还有引起共济失调的报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这些反应主要与服药剂量过大、服药时间过长有关。 提示对于高龄患者,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且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以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11 还有一种与饮酒,包括任何含乙醇的饮料、食品、药品(如氢化可的松)有关的药物不良反应――双硫仑样反应。本人曾碰上一例,患者第一反应是医生用药失误,毛病越治越坏。双硫仑样反应近年杂志也多有报道。如《临床荟萃》、《中国误诊学杂志》等。 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是一种药物,本身对机体不产生作用,但使用该药后饮酒,因其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导致乙醇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的代谢受阻,使血液中乙醛浓度增加而发生反应。严重者可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抑制、意识丧失、惊厥等,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某些抗菌药物,也可抑制乙醛脱氢酶,而导致与上述相似的反应,临床上统称为双硫仑样反应。 症状:有面部潮红、眼结合膜充血,类似酒醉样、头痛、眩晕、恶心、呕吐、低血压、心率加快,心电图示s-t段下移伴心律失常、轻度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症状发生于乙醇暴露的0~4h,以10~30min最多,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和饮酒量呈正比。 涉及双硫仑样反应的抗菌药物主要有: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等)、呋喃唑酮(痢特灵),以头孢菌素最多见。双硫仑样反应与用药后饮酒有关,故在用药期间和用药后的1周内避免饮酒,包括任何含乙醇的饮料、食品、药品。日本人原田益善等学者曾在20世纪80年代初收集了10例头孢菌素引起的双硫仑样反应,其中1例为先饮酒再给药后出现症状。因此,也须了解给药前患者的饮酒情况。对于有心血管疾病、肝功能异常(包括脂肪肝)、肾功能不全、年老体弱的患者尤应注意,因为他们出现反应的程度往往更严重,持续时间更久。双硫仑样反应虽停用乙醇后症状即逐渐减轻消失,一般无须特殊处理。但症状严重者需采取相应措施,不可等待体内乙醛自然氧化,应积极治疗尽量缩短低血压期。 2 讨论 2.1 大多数的药物不良反应如果发现及时处理得当,症状都会很快缓解,转危为安。因此医护配合早期发现早期切断过敏源,更换输液器具,具有很大的意义,尤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