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利用特性发明法
奉贤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金田则
前几讲我们已经学习许多种发明技法,其中“组合发明法”中的主体附加发明法、自身组合发明法和异物组合发明法的学习,有好多同学已经有了一些不错的“组合发明”作品,并寄给了我们报社。当然,这些发明技法的学习,也难到了一小部分同学,其实这部分同学可能也有创造发明,只不过他的发明已经被别人发明得早了些,现市场上已经能够买到而已。如果是这样,请不用着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新的发明方技法——利用特性发明法。我想通过今天的发明技法学习,也许正好打开你的发明灵感,一个很不错的优秀发明正等着你呢。
搞创造发明离不开“材料”,制造同样一件作品,用不同的材料其结果就是不同的创造发明作品。比如,茶杯。有陶器杯、瓷器杯、玻璃杯;有金属杯、石器杯、水晶杯、玉器杯;还有塑料杯、竹筒杯、环保纸杯等等,只要能盛水并且对人体无害的材料都可以用来制造成茶杯。
材料是创造发明的载体和作用对象,搞创造发明总要跟各种各样的材料打交道。材料是创造发明的载体,指的是“该发明作品使用什么样的材料制造”。材料是创造发明的作用对象,指的是“该发明作品使用的材料是怎样加工而成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创造发明作品就是与材料的特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香型圆珠笔、芳香型墨汁、除臭鞋垫、防弹玻璃、变色眼镜、迷彩服装等等。其实,这些创造发明作品,实质上就是材料应用的创造发明。
看,子弹也不能穿透防弹玻璃
看,子弹也不能穿透防弹玻璃
利用材料的特性、加工的特殊方法等手段来体现你的创造发明作品,这就是利用特性发明法。像“香型圆珠笔”,其实就是一支普通的圆珠笔,只不过它的笔芯内注入的油墨在制造时添加了某种香料,使一支很普通的圆珠笔在书写时会散发出阵阵香味。而往墨汁里添加香料,在我国已有千年历史,书法艺术在世界艺术殿堂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而我国的“书与画”都离不开墨,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用麝香、檀香、桂香等名贵香料作添加剂制造墨,使书法艺术作品散发出优雅的“中国的文化香味”。
当然,在圆珠笔油墨里添加香料,制造出“香型圆珠笔”的首创者,肯定属于创造发明。在香型圆珠笔的启发下,如今市场上又出现一种荧光圆珠笔,它在圆珠笔笔芯的油墨里添加了一些荧光粉,使写出的字在黑暗里发出荧光,达到了让“字发光”的效果。
我想,在墨汁里还可以加
我想,在墨汁里还可以加……
同学们,也许你知道得比老师还要多,你的想象力比老师还要丰富。因为下面几个案例,能说明同学们具有丰富的创造力;
案例一:新型塑瓷碗
奉贤区邬桥学校沈春浩同学对生活中的餐具——碗进行研究,发现两类材质的碗最多,一类是瓷质碗,一类是塑质碗。而这两种碗在生活中分别有两类人使用,瓷质碗一般少年及以上成年人,而塑质碗一般以孩子、幼儿使用为多。这是由于两种材质的特性所造成的,即,瓷质碗:硬度高、光滑、卫生对人体安全、容易碎等;塑质碗:硬度一般但韧性强、光滑、长期使用有害身体、不容易碎等。如今大家都在关注“塑化剂”对人体的影响,尤其对孩子的影响。为此,她设计了一款“新型塑瓷碗”——其外层用塑料,运用塑料“硬度一般但韧性强、不容易碎”的特性;内层用瓷器,运用瓷器“硬度高、光滑、卫生对人体安全”等特性。
内层瓷器
内层瓷器
外层塑料
外层塑料
案例二:新型油漆刷子
奉贤区平安学校的毛爱洁同学也是一位肯动脑,爱发明的中学生。前不久,她家里在装修,她发现油漆工在油漆家具及房屋时,不仅弄得满地是油漆,而且几个油漆工也被弄得满身油漆。她问爸爸“是否这几位油漆工业务水平不高造成的?”后来了解到所有油漆工都是这样后,她仔细观察油漆工手里的工具——刷子,并用这把刷子进行了尝试油漆活,发现“用这样的刷子干油漆活再慢,还是会弄脏手、衣服和地”。经过研究她大胆设计一款全新的油漆刷子——带回收槽的曲柄油漆刷子(见下图)。这款新型刷子具有以下特性:曲柄。刷子能便于放在地上而毛刷不会与地面接触,这样油漆工休息时,刷子可以随手可放而不会弄脏地面;回收槽。在毛刷后面开个凹槽,油漆时可以把剩余的油漆顺流进凹槽内,既不会弄脏手柄和手,又回收了剩余的油漆。
案例三:利用错视原理设计的限速标志
黄彦钧同学是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学生,他充分利用人眼的“视错觉原理(特性)”进行创新设计,他设计的一款“平面型交通路障”可以达到“以假乱真”之效果(见下图),该作品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优秀创新项目一等奖。
其实,利用“视错觉”特性在人们的生活中早有许多发明,电影就是最典型的运用人的视错觉的产品。
同学们,看了上面三个“利用特性”创新设计的例子,你是否已经有了什么创意和想法?那就请马上进行设计,因为创造发明的火花会一闪而过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