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艾灸培训课程 此ppt课件下载后可自行编辑;概念
艾灸的起源与发展
艾灸的选材与制作
艾灸的作用
艾灸的方法
灸感、灸量及灸法补泻
艾灸的治疗原则
艾灸的注意事项
灸法的临床应用举例; “灸”,灼烧之意。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灸材,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激发经气,起到温通经络,益气活血,调整脏腑功能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艾属草本菊科生本植物,我国各地均有生长,以蕲州产者为佳,故有“蕲艾”之称。除此之外还有新艾陈艾之分,陈艾一般呈淡黄色,而新艾一般呈青绿色。自古医家用艾来灸百病,所以也把艾称作为灸草,又有“百草之王”之称。; 什么是好的艾条; 艾绒的制作; 艾柱的制作;艾灸的作用; (一)温经散寒;(二)扶阳固脱;???三)消瘀散结; 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可调理亚健康状态。;常用灸法;隔物灸;(一)隔 物 灸;操作方法
1、制作姜片:将鲜姜切片,厚0.2~0.5cm,直径约2~4厘米,中间用针穿数孔;
2、定穴,把姜片放在穴位皮肤与艾炷之间,点燃至尽,除灰烬;
3、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到灼痛时更换艾炷,姜片烧坏时更换姜片;
4、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灸5~7壮至皮肤潮红,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 治疗因感寒而致的呕吐、腹痛、痛经以及风寒痹痛等。;操作方法:
1、病人仰卧屈膝,肚脐凹陷者,将纯净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
2、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点燃灸之。艾炷燃尽,易炷再灸
3、患者出现灼痛时更换艾炷再灸。一般灸5~10壮。
(亡阳脱证不拘壮数,灸至病情好转,以期脉复、肢温、证候改善为止); 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吐泻并作、中风脱证、四肢发凉等。;3、 隔蒜灸; 用于治疗淋巴结核、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未溃疮疖、乳痈)及虫、蛇、蝎、蜂蜇咬伤等病证。; 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触皮肤。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3~5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施灸10~15分钟。;艾条灸;悬 灸;操作方法
1、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温和灸促进混合痔术后组织修复的临床研究
温和灸法治未病
适应症:慢性病、虚证。
; 2、雀啄灸;;操作方法
1、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然保持一
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左右移动或往
左右回旋熏烤施灸。
适应症:筋脉痹阻、风湿痹痛。
;; 以上诸法(悬灸)对
一般应灸的病证均可采用,
但温和灸多用于灸治慢性
病,雀啄灸、回旋灸多用
灸治急性病。;操作方法
1、将温灸盒置于所选的施灸部位中央,点燃艾条后,放在施灸穴位上方的灸盒中铁纱上,盖好封盖以调节温度,每次每部位20~30分钟,一次可
灸数穴,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一般需要灸治者均可采用。对小儿、妇女及畏惧灸治者最为适宜
适应证:痹痛、麻木、痿证,以及妇女、儿童、畏灸者。
; 灸感、灸量及灸法补泻;二、灸量
概念
1、指施灸数量的多少。通过艾炷的大小、壮数来计算。
2、灸量原则 火足气至,适度而止。
运用时结合患者体质、年龄、病情、施灸部位等因素考虑。一般直接灸用小炷或中炷,间接灸用中炷或大炷。
灸量不足,火候不到,就达不到治疗目的。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施灸部位、病情等因素确定灸量。
;灸量选择一览表; 三、灸法补泻;灸法治疗原则
1、盛则泄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下陷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2、凡病属虚寒者多取背部俞穴灸之。
3、凡病实热者多取四肢穴道灸之。
4、凡病在上部者,肩隅、曲池、郄门、外关、内关、合谷皆可用。
5、凡病在下部者,环跳、阳陵泉、太冲、足三里、三阴交皆可用。
6、预防一切传染病,灸中脘、关元、足三里。经常灸更妙。
7、凡病属全身者,可取大椎、风门、身柱、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 灸法的注意事项;五、施灸注意点
1.诊室环境 ,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减少烟雾过浓污染。
2.施灸时注意安全,防止艾火脱落,烧损皮肤、衣物。
3.灸疗中若发生晕厥要及时处理,方法同晕针。
4.对于过饥、过饱、过劳、酒醉、情绪不稳定者,不宜立即施灸。
5.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
6.注意防止艾灰脱落或艾炷倾倒而烫伤皮肤或烧坏衣被。尤其幼儿患者更应该认真守护观察,以免发生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