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包公祠导游词_导游词_范文先生网
包公祠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安徽省省会——合肥这个美丽的园林城市。我是安徽旅行社的导游王萍,很荣幸能够担当大家这次合肥之旅的导游。到了合肥你一定想看一看本地最有明确,最具有特色的景点吧!今天我就带大家去位于合肥市中心的包公文化园,这是少年包公苦读的故址,也是历代人们瞻仰和祭祀包公的地方。
为了节约时间,在到包公文化园前,我先对包公文化园和包公生平作个简要的介绍,包公文化园由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等景点组成,他们分别展示了历史包公、文物包公、文化包公,这是合肥人民为了纪念世界闻名的清官包公而修建的。
包公名包拯,字希仁,包公是人民对他的尊称。他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庐州虎山北麓,即今合肥市肥东县谢集乡包村。他的学历是进士(今天的博士),职业:做官。道德表现:对父母、百姓十分尽孝,这有口皆碑。工作表现:一生严于律已,为官清正廉洁。所获表彰:他死后,领导宋仁宗皇帝用:“孝肃”两字评价他的一生。并用“孝肃”二字作为谥号封赐于他。但是老百姓给了他世间的最高荣誉,清官之首,最终形成了清官文化。宋仁宗嘉佑七年(1062年)五月,包公病逝于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享年64岁。朝廷命其婿文效为保信军节度推官,护丧归故里,安葬在庐州合肥县城东公城里,即今合肥市东郊大兴集黄泥坎东北处。可谓是树高千丈也落叶归根,包公是生于斯、葬于斯,地地道道的合肥人啊!各位游客车子已到停车场了,万一有人走散,大家请记住车号最后的三位数是518.好!下车时请注意脚下。
各位游客,我们面前的包公祠是包公的家祠。据史料记载,早在包拯死后的第四年(1066年)当时合肥古城内兴化寿就建有包公祠,并悬挂有包公像。这是家乡人为缅怀这一清正廉明、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历史人物所建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包公祠屡建屡废。到了明代弘治年间(1488年)庐州太守宋克明相中护城河中小孤岛(现称香花墩),在此筹建包公书院。明嘉靖己亥年(1539年)御史杨瞻新修建包公书院并定名为“包公孝肃公祠”,迄今已有近460多年历史。太平天国时期,包公祠又毁于兵火。1882年合肥人李鸿章捐资2800两白银、重建修缮一番,并建碑留念。其后断断续续时有修缮。新中国成立后,包公祠得到了政府的保护和整修。1981年,包公祠被定义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包公祠是一座白墙灰瓦,纯朴典雅的古代建筑,门楼两遍有一对抱鼓石,正堂两旁各蹲一只石狮。过去官宦人家的门口都要有狮子。狮子为百兽之王,它威震八方,是权力的象征,更是辟邪之物。大家请看,狮子脚踩之物却各自不同,雄狮脚踩小球,象征主人的权威和气度。雌狮子脚踩小狮,象征儿孙满堂,富贵延年。一雄一雌放在门口,是家兴旺旺的标志。“双狮护门”谐音为“双狮富门”。在民间有这样的说法“摸摸狮子头,万事不发愁。”请大家都摸摸狮子头。今年一定会福寿绵长的。
现在大家已进入祠内,正殿大堂的正中一座八尺古铜色的包公坐像,进入大家眼帘,是这般的高大威严,使人顿生敬意。像的前上方有三方横匾。中匾是“色正芒寒” 由李鸿章之兄李瀚章所题;左匾是“节亮风清”,为清乾隆年间庐州知府肖登山所题;右匾是“庐阳正气”,为光绪年间左锡璇所题。三幅匾额都是回文,这就是人们羡慕的清官风采,不少人都想体会一下清官的经历,而恨自己生不逢时。
我们现在来到东面的这个六角亭,大家可以看到亭内,有一口古井。据传为官不廉者饮此井水则头痛不止,且无药可救,所以叫“廉泉“。另外在包公祠西南面也有一亭名为”流芳亭“,史书记载包公幼时常来此一带读书、玩耍、并传有佳话。
环绕包公祠的包河,其中“鱼”之外形,酷似戏曲中黑脸包公形象,故称为“铁面鱼”、河中之藕因断之无丝,被誉为“无丝藕”。合二为一则体现了包公“铁面无私”的形象。包拯一生经历了北宋真宗、仁宋两朝,28岁考取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史学家称他为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清官代表,文学家将他塑造成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青天形象,被誉为“千古最清的官。”在国外,特别是东南亚一带,包公被奉为神明,并立庙塑像,焚香礼拜。合肥的包公祠,也是世界华人特别是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朝拜包公的圣地。在国内,包青天的形象,更是深入民心。
让人仰慕不已的包青天,叫人说不完,道不尽的包龙图传奇。包公那清正廉明的优良品德和执法不阿的大无私精神,永远被后人所敬仰。
好,现在我们来到包公墓园区,它占地3公顷,是一座比较完整的古代名臣墓园,由阕门,神道、享堂、主墓区、附藏区等组成。走进大门,首先看到的是大型照壁,它高4.2米,宽 10.2,起着掩藏和装饰的作用,上面刻有“包孝肃公墓园”六个大字。眼前的这道门就是神门,即神灵所走之门。跨过神门,我们现在所走的就是神道,神道两边各有石羊石虎石人一对,名为石像生,组成了墓前石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