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奥数专题二十:数值代入法最终.pdfVIP

六年级奥数专题二十:数值代入法最终.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年级奥数专题二十:数值代入法 (紫金陈认为这方 法太天才了,太高级了。只让小学生掌握太可惜了, 还应该推广给学数学的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 有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法求解,但是仔细分析发现,题中只涉及 几个存在着倍数或比例关系的数量,而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 采用“数值代入法”,即对于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假设一个数代入进去(当然假设的这个数 应尽量方便计算),然后求出解答。 例1 足球赛门票15 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五分之一。问:一张门票 降价多少元? 分析与解:初看似乎缺少观众人数这个条件,实际上观众人数与答案无关。因为降价前 后观众人数存在倍数关系,收入也存在比例关系,所以可以使用数值代入法。我们随意假设 观众人数,为了方便,假设原来只有一个观众。 ,则降价后每张票价为9 元,每张票降价15-9 =6 (元)。 例2 某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平均身高115 厘米,其中男孩人数比女孩人 分析与解:题中没有男、女孩的人数,我们可以假设女孩有5 人,则男孩有6 人。这时 总身高为: 115× (5+6 )=1265 (厘米)。 例3 甲、乙分别由A ,B 两地同时出发,甲、乙两人步行的速度比是7 ∶5 。如果相向 而行,那么0.5 时后相遇;如果按从A 到B 的方向同向而行,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多少小时? 分析与解:设甲、乙的速度分别为7 千米/ 时和5 千米/ 时,则A ,B 两地相距(7+5 )×0.5=6 (千米)。 同向而行,甲追上乙需要65÷ (7—5 )=3 (时)。 需要说明的是,A ,B 两地的距离并不一定是6 千米,6 千米是根据假设甲、乙的速度 分别为7 千米/ 时和5 千米/ 时而计算出来的。假设不同的速度,会得出不同的距离,因为假 设的速度与计算出的距离成正比,所求的时间是“距离÷速度差”,所以不影响结论的正确性。 例 4 五年级三个班的人数相等,一班的男生人数与二班女生人数相等,三 几? 分析:由“三个班人数相等,一班男生数与二班女生数相等”知,一班女生数等于二班男 生数,因此一、二班男生人数的和 以及一、二班女生人数的和给三班的男生人数设一个具体数值,那么就可依次求出全部 男生人数以及一、二班男生人数的和(即每班人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个 班 在上面的例题中,将假设的数值代入解题过程,便得到正确答案。对于这类题目,假设 不同的数值,都会得到相同的答案。还有一类题目,也可以使用数值代入法,但因为题中涉 及的量不仅仅是倍数关系,所以假设的数不同,结果就不同,需要通过比较所得结果与已知 结果来修正假设的数,从而得出正确解答。 例5 用绳子测量井深,把绳三折来量,井外余4 米;把绳四折来量,井外余 1 米。求 井深和绳长。 分析与解:由题意可知,三折后的绳子比四折后的绳子多 4-1=3 (米)。假设这根绳长 12 米,那么三折后的绳长比四折后的绳长长12÷3-12÷ 井深=36÷4-1=8 (米)。 例6 甲车从A 地到B 地需行6 时,乙车从B 地到A 地需行10 时。现在甲、乙两车分 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90 千米,求A ,B 两地的距 离。 分析与解:假设A ,B 相距30 千米(既是6 的倍数又是10 的倍数),那么 甲车的速度为 30÷6=5 (千米/ 时), 乙车的速度为 30÷10=3 (千米/ 时), 两车相遇需 30÷ (5+3 )=3.75 (时), 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 (5-3 )×3.75=2×3.75=7.5 (千米)。 题目条件“ 甲车比乙车多行90 千米”是7.5 千米的90÷7.5= 12 (倍),说明A ,B 两地距 离是假设的30 千米的12 倍,即 30×12=360 (千米)。 练习20 1.上山的速度是3 千米/ 时,下山的速度是6 千米/ 时。求上山后又下山的平均速度。

文档评论(0)

yjz03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