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氧化碳捕捉與封存技術發展 論壇
主辦單位 ;財團法人中技社
協辦單位 ;經濟日報社
論壇議題 :
1.因應全球 CO2 減量趨勢 ,國際CO2 捕捉與封存技術成熟後對
我國產業與經濟之衝擊為何?
2.探討我國投入 CO2 捕捉與封存技術領域之面向為何?
3.我國政府與民間如何建立夥伴關係?
主持人 :林志森(中技社執行長)
翁得元(經濟日報副總編輯)
引言人 :沈世宏(景文技術學院副教授)
與談貴賓 :陳崇憲(經濟部能源局技士)
胡經武(中油安環副處長)
黃正忠(前能源局組長)
魏宏恩(中鋼安環組長)
談駿嵩(清大化工研究所教授)
杜悅元(台電安環處長)
林明儒(工業總會污防召集人)~~按發言順序
前言 :
捕捉 、封存或再利用技術,是解決二氧化碳排放的新趨勢!
中技社與本報合辦二氧化碳捕捉與封存技術發展論壇 ,探討先進國家研發成
功捕捉封存與氫能利用技術後 ,我國是否有承接的環境條件及基礎建設?是否有
領先開創新產業機會 ?
翁得元 :
二氧化碳是近年全球矚目的議題 ,自去年2 月京都議定書生效後 ,國際間更
已開始著手管制 。發電、煉油、煉鋼都產生大量CO2 ,必需要設法抑制及減量。
二氧化碳捕捉及封存是國際間新發展的技術 ,如何在新趨勢發展初期掌握動
向、創造機會 ,將是我國無法迴避的議題。
捕捉封存再利用趨勢形成 減少 CO2 排放契機
林志森 :
化石燃料是 CO2 排放的主要來源 ,在全球管制CO2 排放的趨勢中 ,政府與民
間各界都已投入發展降低排放 、再生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清潔生產等技術
與管理體系。
以上述預防方式減量技術 ,避免CO2 排放增加 ,無法完全控制及處理CO2 。
捕捉封存與再利用則是新的國際潮流 ,雖然現在仍是高成本的處理技術 ,但先進
國家已積極發展 ,相關的組織 、人力及資源投入 ,將是減少CO2 排放的契機 。
由於國際趨勢 、前瞻性已形成 ,去年的能源會議中也有提及 CO2 捕捉封存及
再利用 ,但使力不大 ,政府單位是否應由經濟部結合環保署 、國科會及民間企業
界合作成立平台架構 ?或由經濟部溫室氣體辦公室 中提出建 ,形成策略合作關
係,才易於獲得最好的成效 。
能源局結合綠基會 ,邀請百貨公司 、量販店 、便利商店等服務業簽約 ,結合
成為節約能源的策略聯盟 ,可收節能最大成效 ,可做為策略聯盟的參考範例 。
最近世界各國重新檢討能源政 ,李遠哲院長也公開呼籲重新討論核能政
,如果永遠避開核能政 ,未來會有很多困難 。因應京都議定書及油價飆漲等
環境 ,核能政策確有重新檢討必要 ,中技社明年或許可再針對核能議題委託研究 。
規劃氫能源 氫經濟時代基礎建設
沈世宏 :
此項技術對解決溫室氣體造成的問題很有幫助 ,只是國內還不重視 ,應積極
探討一旦國際成熟後 ,我們要如何因應 ?
化石燃料仍將是未來主流能源 ,解決溫室氣體效應最有潛力的就是將 CO2 捕
捉回來 、封存在地下 。美國雖未簽署京都議定書 ,但美國規劃 2050 年履行國際公
約 CO2 減量中的 45% ,就是要以捕捉此項技術達成 。美國將於 2012 年建造完成
首座 275MW 、CO2 零排放的燃煤發電產氫試驗廠 ;聯合國氣候綱要公約政府間氣
候變遷專家小組 (IPCC) 預測 ,2095 年全球化石燃料排放的 CO2 ,將有近半使用
該技術 。
我國與先進國家能源政策相較 ,相同的是 :增加天然氣使用量 ;增加再生能
源使用量 ;規劃電價調整 、排放權交易 、排放總量管制及碳稅等措施 ;化石燃料
使用比率於 2025 年前仍占 87%以上 。不同的地方包括 :除再生能源及天然氣用量
增加為具體 CO2 排放減量規劃外 ,其餘減量均為誘因規劃 ;未全面規劃配合 CO2
排放減量所需技術成本 、研發與基礎建設;未規劃 CO2 捕捉 、封存及再利用技術
及對我國的衝擊 ;未規劃 「氫能源 、氫經濟」時代的基礎建設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