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 听 泉 资料宝袋 谢大光 山西临猗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河北工学院电力系。1962年应征入伍,历任总后勤部某部战士、文书、文工队创作员,天津人民出版社印刷厂职工,《散文》月刊编辑,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副组长、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小说家》编辑部副主任、主编,《中外散文选萃》主编,副编审。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理事。 阿炳与《二泉映月》 阿炳,本名华彦均,江苏无锡人。父亲是一位道士,擅长演奏二胡、琵琶、三弦等乐器。从小时候起,阿炳就跟父亲学习乐器,由于天资聪颖和刻苦练习,他13岁时就已熟练掌握二胡、琵琶、三弦和笛子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他的命运曲折坎坷,二十岁丧父,三十多岁时双目失明。生活无着落,只好流落街头,靠卖艺为生。五十多岁时,吐血病故。 正是这位饱尝了人间辛酸的苦难的艺人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传世之作。阿炳卖艺几十年,根据生活体验,创作改编、演奏了许多与时代息息相关的作品。 现存的传世乐曲,有《二泉映月》《听松》 《寒春风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六首。而最具吸引力的是他的代表作《二泉映月》。 肇庆 古刹 菩提 万籁俱寂 泠泠 淙淙 zhào chà lài líng cóng 给重点字注音: 字词乐园 pú 预习检查 默读课文,找出表明作者游踪的词句,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本文按照作者的游山踪迹来写:寒翠桥→庆云寺(半山),移步换景,逐渐地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描摹出来了。 文章既交代了空间的变化,又交代了时间的推移:如夜,构成纵横交叉的结构。 课文详解 作者为什么选择“听”泉,而不是“看”泉,有三点原因:① 作者登山时,雨意尚未消尽,山间还有雾气、水汽,看不清溪流,所以作者选择了“听”。② 小溪 泉抵不上大瀑布壮观,去摹形 描状,很难生色。③ 通过 “听”,让读者借助作者的描 述,在想象中去捉摸泉之形, 去品味泉之美。 课文详解 划分课文层次 一、(第1段)“我们”驱车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 二、(第2段)白天,“我们”在上山途中观景听泉 。 三、(第3—5段)入夜, “我” 在 庆云寺借宿,聆听、辨识、品味泉 声,抒发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 课文详解 听课文录音思考: 作者在鼎湖山听泉,听到了些什么?为什么他能听出这样的内容? 课文详解 听了录音,你觉得作者听到了些什么?为什么他能听出这样的内容? 因为作者无比热爱大自然,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用心灵和大自然进行对话。 课文详解 认真朗读第4自然段,说说这一段重点写了什么,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课文详解 朗读第三部分,用文中的语句填充 1、泉声的特点:轻柔、清脆、厚重、雄浑。 2、想象的具体情境: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石缝间漏下的滴泉、细 流汇于空谷、泉水绕过 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 本体→ 喻体→提琴、琵琶、铜管 课文详解 想一想: 作者怎样描写泉水的多种层次?为什么能听出这样丰富的内容? 作者用乐声来比拟泉声,选择了几种 乐器来作比喻。 因为作者无比热爱大自然, 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用心 灵和大自然对话。 图解结构 20 听 泉 泉水:时隐时现 泉声:不绝于耳 聆听、 辨识、 品味 概括主题 《听泉》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写了作者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将白天和夜晚听到的泉声用美轮美奂的笔调倾诉出来,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