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70
單元名稱
板塊學說首部曲
適用對象
九年級
教學時間/
節數
1
科目屬性
地科
能力指標或
內容細目
210-4e認識大陸漂移與板塊構造運動,並介紹其學說和演變史。
教學目標
一、讓學生明瞭板塊學說發展歷程及在科學上的意涵。
二、補強課本中,有關大陸漂移及海底擴張此二板塊學說前導理論的論述,並藉此讓學生了解科學發現的思維及辨證過程。
文章內容
附於其後
教學內容
一、文本可供學生自行閱讀,並回答單元後附題目。可以小組方式,讓學生與同儕討論。
二、本單元乃是著眼於課本內相關單元教學,對大陸漂移與海底擴張此二板塊學說的前導理論,著墨甚少,甚至整個「去脈絡化」。該單元亦把篇幅主力用於闡述板塊學說的「知識」,讓讀者不能真正清楚增列此二學說用意,或將此二學說與板塊學說內容混為一談,故不能彰顯此二學說的重要性與在科學發展上的意義,因此藉由本單元補足論述,並導引學生做科學推理的思考。
三、文本主軸在於因科技帶動,使韋格納的大陸漂移時期,原本受限於陸上證據的推論,無法提出漂移動力源,而到海底擴張時期,已可藉聲納等,研究海洋地質,故而能跳脫原本研究思維,發現中洋脊、熱對流,進而提出海底擴張理論。一方面拓展證據廣度,強化大陸漂移的可信度,另一方面也藉此提出大陸因海底擴張而分裂的見解,解決韋格納遺留的問題。而熱對流現象的証實,亦成為板塊學說重要立論基礎。可於引導學生閱讀時,注意這段歷史的來龍去脈。
文章來源
蒐集文獻及自撰
參考資料
何春蓀(1993)。板塊構造學說。普通地質學,539-560。台北市:五南。
/mysite-gw/gw-03.htm
0/921/teach/%E6%B5%B7%E5%BA%95%E6%93%B4%E5%BC%B5%E5%AD%B8%E8%AA%AA.htm
.tw/junior/earth/td_jb/content/s_03/s_snor/snor04.htm
板塊學說的理論發展,是地球科學中很有趣的一段歷史,而其演變成大家所能接受的「學說」,也不過是1967年以後的事。接受板塊學說的地質學家認為它是科學上的一重大革命,可以將過去許多無法解釋或看似無相互關係的地質現象連貫起來,諸如火山活動、岩漿侵入、地震、變質作用與造山運動等,以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化學說進行解釋,所以變成是現今地質學界的「顯學」。
一、從大陸漂移說起
右圖是1594年,歐洲在大發現時代所繪製的世界地圖,如果觀察仔細南美洲與非洲海岸線,你會有何發現?如果你答案是隔著大西洋而遙遙相對的海岸線,似乎可以拼接起來,那麼恭喜你已經有著科學家敏銳的觀察力。的確,若論起板塊學說的起源,一般都同意可溯自奧特利烏斯(Abraham Ortelius,1596年)、 \o 弗蘭西斯·培根 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o 1620年 1620年)、 \o 史奈德 (頁面不存在) 史奈德(Antonio Snider-Pellegrini, \o 1858年 1858年)與其他早期地理學家,都曾發現大西洋兩岸的大陸海岸線有驚人的吻合,彷彿最初是併合起來。奧特利烏斯就曾在他的地理百科全書中提及「 \o 美洲 美洲是因 \o 地震 地震與 \o 潮汐 潮汐的緣故,而自 \o 歐洲 歐洲及 \o 非洲 非洲分裂開來」與「倘若有人拿出 \o 世界地圖 世界地圖,並仔細觀察三 \o 大洲 大洲的 \o 海岸線 海岸線,就能發現(大陸)分裂的跡象」。史奈德也於「世界與其顯露的秘密(Creation and Its Mysteries Reaveled)」一書中提出全球陸塊原本相連在一起,而以後發生了移動的狀況。他同時出版兩張圖指出在石炭紀時,北美洲、歐洲煤系與植物化石分布高度相近,以說明兩者間的連結關係。不過有關大陸曾經發生過漂移的概念,當時其實是很少受到眾人的矚目。
閱讀中的問題:
當科學家告訴人們地球上的陸地原本是連在一起時,你會相信嗎?當科學家提出各種理論並尋找各種證據支持這論點時,你是否會好奇科學家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堅持與認定,而他們到底是看到哪些現象呢?試著把你從文本中看到的相關訊息寫下來-
大陸漂移後來之所以受到重視,應該要歸功於德國氣象學家韋格納(Alfred Wegener,1915,見右圖)。在他所出版的「大陸和海洋的起源(The Origin of Continents and Oceans)」一書中,他與同事引用古氣候、古生物、岩層與地質構造線能橫越大西洋而連通,以及大陸邊緣幾何形狀的配合,來證明所有大陸陸塊原本相連,後來才移動分開,他們將此原始大陸稱為「盤古大陸(Pangaea)」,其意義即是全部陸地(all lands),剛開始時,其外圍全被原始大洋(Pan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