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教 案
科目: 药理学
部系: 基础医学部
专业: 临床医学
年级: 2010级
任课教师: 邵南齐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
专业
临床医学
学科
药理学
教学层次
大专
班级
2010级4/5班
授课日期
本次课时 /总课时
2/66
课题名称∕课程类型
抗菌药物概论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理论课
教材(名称、主编、版次、出版社、出版年)
《药理学》王开贞 于肯明主编
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CAI课件
教具
多媒体、激光教鞭
目的要求
1.掌握: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作用机制及合理应用原则。青霉素、头孢菌素的抗菌谱、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防治措施。
2.熟悉: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3.了解:机体、药物和病原体三者之间的关系。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本课重点
1. 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
2.青霉素G及头孢菌素类的抗菌谱、抗菌作用原理、耐药性及机制、适应症及主要不良反应。
本课难点
1.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2.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机制及耐药机制。
教
学
进
程
导入新课
抗菌药物概论主要讲述的内容有:1.抗菌药基本概念,2.抗菌药作用机制,3.病原菌的耐药性,4.抗菌药合理应用原则。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章主要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教学内容的时间分配
第三十三章 抗菌药物概论
1.抗菌药基本概念(10分钟)2.抗菌药作用机制(15分钟)3.病原菌的耐药性(5分钟)4.抗菌药合理应用原则(5分钟)
第三十四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一节 青霉素类
1.天然青霉素(30分钟) 2.半合成青霉素(10分钟)
第二节 头孢菌素类(10分钟)
小结(5分钟)
本课总结
一、抗菌药的作用机制
作用部位
药物
阻碍细胞壁合成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
阻碍的蛋白质合成
氯霉素(50S)、大环内酯类(50S)、四环素(30S)、氨基糖苷类,克林霉素(50S)
影响叶酸合成
磺胺类、甲氧苄啶(TMP)
影响RNA DNA合成
利福平、喹诺酮
影响细胞膜通透性
两性霉素B、多黏菌素、制霉菌素、新生霉素
二、青霉素:
1.抗菌谱:G+球和杆、G-球、螺旋体。(注意——G-杆菌无效!)
2.抗菌机制:青霉素含有高活性的β-内酰胺环…导致细胞壁缺损;激活自溶酶,细菌破裂溶解死亡。
应用:梅钩回归破白炭,链球菌和脑膜炎。
不良反应:
局部刺激。
2.过敏反应:轻的药热、皮疹、荨麻疹等,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3.赫氏反应。
4.脑毒性:大剂量青霉素钾盐注射产生脑毒性。
三、头孢菌素类特点:
对G+菌越来越差,对G-菌越来越好,对β-内酰胺酶越来越稳定,肾脏毒性越来越小,对绿脓杆菌一二代无效,第三代有效,第四代最好:广谱、高效、耐酶、无毒
授课教师
邵南齐
职称
讲师
教研室主任审查意见 (签章)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教案内容概述
抗菌药物概论
化学治疗学:
化学治疗:指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和恶性肿瘤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
化疗指数:LD50/ED50,评价化疗药物的安全性;~
在使用化疗药时注意:机体、病原体和化疗药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抗菌药基本概念
1.抗菌谱: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2.抗菌活性:MIC、MBC
3.抑菌药和杀菌药
4.抗生素:
5.抗生素后效应:当抗生素低于最低抗菌浓度或消除时,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第二节 抗菌药作用机制
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药物作用环节。
2.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胞浆膜的构成与功能,药物作用环节。
3.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如氨基甙类
4.抑制细菌核酸合成:
(1)抑制DNA合成:喹诺酮类
(2)抑制RNA合成:利福平
(3)抑制细菌叶酸代谢:如磺胺类
第三节 病原菌的耐药性
一、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1.细菌产生灭活抗菌的酶:有水解酶和合成酶,前者如β-内酰胺酶
2.细菌改变药物作用的原始靶位:
PBPs改变、30s亚基靶位P10蛋白构象改变
3.细菌胞浆膜通透性改变:如对四环素耐药的菌株产生…
4.细菌改变自身代谢途径:如磺胺类…
5.增强主动流出系统
二、细菌获得耐药性的方式
1.天然耐药菌株
2.染色体基因突变:发生率低
3.质粒传播:携有耐药基因的质粒,可通过接合、转化及转导方式在细胞间转递。发生率高。
第四节 抗菌药合理使用原则
严格按照适应症选药;抗菌药用法用量与疗程;抗菌药的预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秋季安全生产培训ppt.pptx VIP
- (完整word版)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docx VIP
- 体育教学工作总结学情分析报告(共8).docx VIP
- 内部审核工作程序.pdf VIP
- 怪物猎人3金手指素材代码.doc VIP
- 马工程-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第三编上册魏晋南北朝文学PPT课件-50109.docx VIP
- 传统节日中秋节介绍英文版ppt课件.pptx VIP
- 销售合同管理excel表格系统 台账登记统计 到期提醒Excel表格模板 (9).xlsx VIP
- 刘毅5000词汇.doc VIP
- 《单相全桥逆变器死区效应分析及补偿方法》-毕业论文(设计).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