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词入门十八讲
一 读诗词与写诗词
二 怎样读诗词
三 贵在起步
四 “诗要讲形象思维”
五 “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
六 “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
七 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八 辨四声是学平仄的基础
九 近体诗平仄的基本规则
十 变通与拗救
十一 近体诗的押韵
十二 近体诗的对仗
十三 对仗的种类
十四 怎么学词的格律
十五 还有比学格律更重要的东西
十六 词句的平仄
十七 词韵
十八 词的对仗
一 读诗词与写诗词
1
学习诗词,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读;二是学会
写。二者有联系也有区别。有联系,是说要想学会以古典诗
词形式进行创作,首先要学会读古典诗词。人们要掌握诗词
创作的艺术构思、表现手法、诗词语汇、格律要素等等,主
要依靠精读大量的古典诗词,而不是光靠听课,或者专门去
读什么作诗指南之类的书籍。一个人精读古典诗词的多
少、理解的深浅、艺术欣赏水平的高底等,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着他的创作能力和水平。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
来也会吟。这话虽有点夸大其词光凭三百首这点本
钱,想吟诗自如,是远远不够的但也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
写诗填词,是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意,包括对
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这形式古已有之,我们要熟
练地使用它,就必须非常熟悉它,所以说,读诗词、背诗词
是学写诗词的基本功。已经学会了写诗词的,也还要经常读
诗词,汲取古典诗词艺术遗产之精华,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
己。
《前言》中不是说作诗词有两大难吗?多读、熟读、精
读诗词是打开这两扇大门的一把钥匙。它不仅可以提高选择
适当词句表达宜于入诗词的情意的能力,而且也是触发和酝
酿宜于入诗词那样的情意的媒介和酵母。情意来源于生活。
但这些自在的情意往往不能成为诗情,从胸中无碍地流淌到
笔端。但当你多读、熟读、精读诗词之后,情意就会升华。
2
譬如身经百战的老同志,多读些盛唐边塞诗,当读到同你当
年战斗情形相似的作品时,定会触发铁马金戈的回忆,如
正逢上这个战役的周年纪念,或者故地重游,你会情不自禁
地慨当以慷起来,想把感怀谱入平平仄仄平。若是你年轻,
有过两口子长期异地分居、久别重逢的经历,当你读到秦观
的《鹊桥仙》: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
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时,往日的情意定会翻腾起
来,也想来个调寄什么词牌。
克服小难掌握格律,也要靠熟读诗词。如果你读的诗
词很少,未必能全看懂王力的《诗词格律》,因为书中所例
举的诗词,你大都未接触过,书里讲的格律规则,你就很难
领会。但是,当你熟读大量的古典诗词之后再学格律,情况
就不一样了,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乃至无师自通。
有区别,是说读诗词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和艺术欣赏活
动。学会读诗词并不容易,绝大多数会写诗词的人,并不是
拿起任何一首诗词都能读懂、读通的。另一方面,古往今来,
许多文人、学者诗词造诣很深,鉴赏水平很高,留下不少品
评诗词的著作,但是没有留下什么诗词名篇。所以,我们可
以通过学会读诗词来学写诗填词;有的则以提高古典诗词的
鉴赏水平为主,并不一定去写诗词。写诗词还须有创作的**。
诗歌本来就是表达人们喜怒哀乐的语言艺术,即所谓诗言
志。司马迁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
恩格斯也说:愤怒出诗人。如果你缺乏自身的生活感受,
没有不吐不快的创作激情,即使熟练地掌握了诗词创作技
巧,也未必能写出有感染力的诗词来的。古人写了无数的应
制诗 (奉皇帝之命所写或和的诗)、试帖诗 (科举考试所
作的诗),能有几首留传下来的?当然,我们大多数同志学
写诗填词,并不希冀留下什么传世之作,也不是为了附庸风
雅,而是作为陶冶性情的文化生活的。各人情况也不尽同,
有的写出来只是为了自赏自娱;有的为了寄赠朋友,相互酬
唱;有的则争取报刊发表,或汇集成册,以期面向更多的读
者,或作为自己心路历程的纪录,赠送亲友、留示后人。各
人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出自己的学习要求,不必攀
比别人。但是有一条:你不想写,或者写不出来,就不要硬
去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