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949-1976诗歌创作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1949-1976诗歌创作概况 一、十七年和“文革”时期的诗歌创作概述 建国初 调整适应期 歌颂新中国 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郭沫若《新华颂》 胡风《时间开始了》 1953-1957 诗歌创作开始热闹表现生活矛盾 流沙河《草木篇》 艾青《养花人的梦》 郭小川《望星空》 《诗刊》《星星》 1957-1962 繁荣的诗坛受到重创 反右派斗争 “新民歌运动” 1962-1965 出现新转折 政治抒情诗占主导地位 郭小川《甘蔗林——青纱帐》 贺敬之《放声歌唱》 1966-1976 诗歌创作陷于绝境 构成此时中国诗坛的诗人主要是三类: 一类是诗坛主力:郭小川、贺敬之、闻捷 二类是已成名诗人:郭沫若、臧克家、艾青 三类是青年诗人:李瑛、公刘、白桦 (二)诗歌创作特点 1、政治抒情诗特别发达 是积极对现实政治做出呼应而充分体现了时代激情的一种诗歌潮流。这一概念 的提出,约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这一诗体在建国初期就已出现,进入60年 代由郭小川、贺敬之两位诗人的艺术实践 而走向成熟。 (1)时代的颂歌 这是影响最大的政治抒情诗。 郭沫若《新华颂》 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艾青《我想念我的祖国》 王莘《歌唱祖国》 贺敬之:《放声歌唱》 《桂林山水歌》 但当时凡“颂歌”体的政治抒情诗具有的缺点,诸如诗歌语言的不精炼和“颂歌”体的程式化,无节制的主观感情宣泄以及对领袖人物的狂热崇拜倾向等,都有比较充分的暴露。 “颂歌”样式成为50-60年代政治抒情 诗创作的主流,一直发展到文化大革命时 期,对领袖个人的颂扬达到了登峰造极, 歌颂的构思方式也日愈模式化。 王莘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荡口镇。他青年时期即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奔赴延安,开始音乐生涯,60多年间创作了近千首歌曲和多部歌剧。1950年,32岁的王莘谱写的《歌唱祖国》一经问世,就广为流行,它表现出新中国独立、自由、充满朝气的勃勃生机,抒发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赤子情怀,久唱不衰,成为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精品。 (2)写国际问题 战争与和平 石方禹《和平的最强音》 艾青《南美洲旅行》 《在智利的海岬上》 韩北屏《夜鼓》 严辰《平壤》 梁南《危地马拉兄弟,我看见你》 (3)反映现实问题 是时代脉搏起伏的重要体现,是新诗 战斗传统的重要体现。是中国政治抒情诗中最有影响的一种。 郭小川:《致青年公民》 《投入火热的斗争》 《甘蔗林——青纱帐》 《团泊洼的秋天》 《望星空》《致大海》《一个和八个》 臧克家《有的人》 流沙河《草木篇》 艾青《黄鸟》《养花人的梦》 邵燕祥《贾桂香》 张明权《更相信人吧》 童怀周《天安门诗抄》 这类诗是中国政治抒情诗中生命力 最强的诗作。 2、生活风情诗丰富多彩 最大数量和最多样化 (1)经济建设 李季《玉门诗抄》 “石油诗人” 雁翼《在云彩上面》 戈壁舟《命令秦岭开路》 梁上泉《喧闹的高原》 黄声孝、李学鳌、 张友田、王老九 (2)军旅生涯 未央《祖国,我回来了》 公刘《西盟的早晨》《边地短歌》 张永权《骑马挂抢走天下》 李瑛《野战诗集》 胡昭《光荣的星》 (4)边疆和兄弟民族生活风情 闻捷《天山牧歌》 白桦《金沙江的怀念》 公刘《边地短歌》 梁上泉《喧腾的草原》《云南的云》 韦其麟《百鸟衣》 包玉堂《歌唱我们的民族》 毛依罕《铁牦牛》 纳·赛音朝克图《幸福和友谊》 3、长篇叙事诗林林总总特别繁荣 (1)人物典型、历史进程 闻捷《复仇的火焰》 李季《杨高传》 郭小川《将军三部曲》 田间《赶车传》 王致远《胡桃坡》 韩起祥《翻身记》 (2)历史或英雄人物的史诗 李冰《刘胡兰》《赵巧儿》、臧克家《李大钊》、贺敬之《雷锋之歌》、未央《杨秀珍》、 高缨《丁侑军》 4、旧体诗词和新民歌红火一时 1959 《诗刊》 老一辈革命家文化人:田汉、赵朴初、邓拓 大跃进:“新民歌运动”《红旗歌谣》 5、现实主义诗作是主体 闻捷(1923—1971) 原名赵文节,江苏省丹徒县人。少年时代当徒工。抗战爆发后流亡至武汉,1940年赴延安。1945

文档评论(0)

smash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