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ppt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 法理学专题五: 一、苏格拉底 公元前469年出生于雅典城的一个石匠兼雕刻匠家庭,自幼随父学艺,后来当兵,曾经三次参战。 大约在40岁左右苏格拉底出了名,并进人五百人会议。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不敬国家所奉的神,并且宣传其他的新神,败坏青年”的罪名被判有死罪。在收监期间,他的朋友要帮他越狱,但他决心服从国家的法律,拒不逃走,在狱中服毒而死。终年70岁。 苏格拉底之死:守法即是正义 精神助产术 “其实你并不懂,还是让我来解释所请教的学问是什么。当然,学问在你心里,只是你无法想起来,现在我帮助你回忆,就像帮助你生小孩。” 苏格拉底之死:守法即是正义 苏格拉底审判 指控: “苏格拉底有罪,它腐蚀青年人的心灵,相信他自己发明的神灵,而不相信国家认可的诸神” 苏格拉底的申辩 第一阶段:胜辩阶段 第二阶段:激怒阶段 第三阶段:伏法阶段 苏格拉底之死:守法即是正义 拒绝越狱 二、柏拉图 出身雅典贵族,受到良好的贵族教育,大约二十岁时,开始追随苏格拉底。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柏拉图逃往梅加腊避难,后来到各地游历。 公元前387年,回到雅典并创办了学园(或称“阿卡得米”,Academy)。 公元前367年,柏拉图再度出游,到达锡拉库萨,并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施,但是却遭到强行放逐。 公元前360年回到雅典,继续在学园讲学、写作。 代表作:《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 雅典学园 (一)柏拉图的正义观 对三种正义观的反驳 正义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 正义是“把善给友人,把恶给予敌人” 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 “正义与非正义的性质,首先体现于国家,然后表现在个人身上” 正义就意味着“一个人应当作他的能力使他所处的生活地位中的工作。” (一)柏拉图的正义观 国家正义 整体城邦公民都各司其职,不相僭越 统治者以自己的智慧统治城邦、辅助者以自己的勇敢保卫城邦、工匠商人农民等节制欲望、接受哲学家的智慧统治 个人正义 合理安排自己灵魂中的理性、欲望和激情 理性以其智慧统帅整个心灵,激情以其勇敢保护心灵免受各种内外侵袭,欲望以其节制为心灵的正常活动提供生理基础 (二)哲学王之治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二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禄禄之徒,必须排除出去。否则的话……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 (二)哲学王之治 “法律绝不可能发布一种既约束所有人同时又对每个人都真正有利的命令。法律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完全准确地给社会的每个成员作出何谓美德、何为正义的规定。” “人之个性的差异,人之活动的多样性,人类事物无休止的变化,使得人们无论拥有什么技术都无法制定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绝对适用于各种问题的规则。” “柏拉图著作的影响(无论好坏)是不可估量的。可以说,西方思想不是柏拉图哲学的就是反柏拉图哲学的,但很少是非柏拉图哲学的。” ——波普尔 三、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 生于马其顿的斯塔吉拉镇,卒于希腊的哈尔基斯。 亚里士多德是马其顿王家医师尼科马科斯之子,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师傅。 公元前335年在雅典创办吕克昂(Lyceum)学校,形成“逍遥派”,因边讲学边散步而得名。 (一)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观 正义的实质在于“平等的公正” 分配正义 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地位、财产、能力或者贡献等因素给予不同的待遇 矫正正义 无差别的给予一切人以均等的对待 (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观 “法治”优于“人治” 法律的统治是神祗和理智的统治,一个人的统治是在政治中混入了兽性的因素常人不能完全消除兽欲,贤良也难免热忱,这就会在执政时引起偏向,而 “法律恰恰正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祗和理智的体现”。 法律具有正确性、公正性、稳定性和明确性 (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观 法治的两个标准 已成立的法律或的普遍的服从 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 制定良好的法律 * * “不论是真理的持有者, 还是美德的富有者, 最后都必需是法律的服从者” “我们坚持, 在这种情况下不服 从是一种罪恶,理由 有三条:第一,我们是 他的父母。第二,我们 是他的卫士;第三,在允 诺服从时,他既没有服 从我们,又没有在假定 我们犯了任何形式的 错误时说服我们 改变决定。”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前347年) (384B.C.-322B.C.) *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